蒙特梭利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玛利亚·蒙特梭利说:“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展, 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 ”。

在幼儿阶段就要逐渐培养孩子的社会性行为,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蒙特梭利教育是如何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蒙特梭利教室环境是依据孩子生理成长发展特点而设置的有准备的环境,是孩子成长最理想的教育环境。我们都知道不“混”则非“蒙”,蒙特梭利教学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混龄教学。混龄教学就好像一个小小社会的缩影,但却胜于现实社会。

在蒙特梭利教室环境有两个显著的特色:真实自然的环境和自由的选择。

智慧的孩子能够预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蒙氏教育,也可以被称为“启发者、引领者”。 蒙氏教师是“示范者、引导者、协助者”。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每一件教具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某件教具已有人使用,另一位幼儿也想使用时,那他必须等待使用者结束操作并物归原位后,他才可以操作。

这就是在教育孩子,学会等待,学会尊重他人。如果孩子想加入其他孩子的团体工作,他要先征得别人的允许,才能一起工作。这样的环境,都是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性。

蒙特梭利教育,最讲究观察。这种观察不仅在于老师观察孩子,还在于孩子亦是在观察同伴,观察他周围的环境。

比如教具操作,孩子们通过初步的感知、操作,熟练之后就会观察、分析,再到延伸的探索等活动。

社会性交往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培养,不是依靠老师直接“教”出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环境的创造,让孩子们“体验”出来的。

混龄教学的模式,无疑是孩子们学会观察现实社会最佳的场所。

如何跟小朋友打交道,产生矛盾如何处理,榜样的示范,最能给予年幼孩子带来启发,让他们学习观察,逐渐学习到这些交往技巧。

如果说环境是土壤、水、空气,那么孩子就是种子,科学的栽培方法、优质的培养环境会影响种子的成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