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你网购有清点数量的习惯吗?近日,浙江台州一名女生网购了一盒有500根的棉签,该女生表示,自己看到网上有人数垃圾袋个数不够,于是突发奇想数了一下棉签,拿到后拍照在平板上,用不同颜色分组标记清点个数,结果发现少了88根。自己告知商家后,商家赔款了2元,希望商家能实打实地把产品做好,不要缺斤少两。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齐鲁晚报)
闲极无聊一一清点棉签,果不其然还真有“意外收获”。商品标称“500根”,实际数下来,发现少了88根。诸如此类的事情,还真不是孤例。不少网友亲测,陆续发现了类似的“小秘密”:100个的一卷垃圾袋只有56个,1000个的积木只有600个……
归纳网友分享的案例,涉事商品显然具有两个典型的共性特征。其一就是“售价低廉”,远比同类商品的主流标价要便宜得多,大多数就是几块钱、十几块钱;其二,小件构成、数量极多,动辄数百的单体个数,一般人通常是懒得去数的。商家恰恰利用了消费者“花小钱捡便宜”“不会细究详察”的心理,夸大宣传、缺斤少两。
从现实反馈的情况看,在一些主打廉价的新兴网购平台,此类商品大量涌现、大量出货。其间,商家大打价格战,相互杀价杀成了地板价还不罢休,于是乎,就在“虚标数量”上耍起了花样。事实上,这也是一个一来二去“卷”起来的过程。网店张口就来,比着“放卫星”,数量被越说越多,最终的结果就是,“不注水”“不虚标”,就没有卖点、没有销量——只有那种看起来便宜到不可思议、“合算”到感天动地的商品,才能吸引来网购买家。
卖家比着吹水,诚实营商反倒吃亏;买家沉迷捡漏,将基本的常识弃之一旁。双方你来我往,彼此强化。“比价”比到最后,成了“比假”,最底线的游戏规则被破坏殆尽,人与人最基本的信任都无从谈起,这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若是每次收货后,商品都需要拆开逐一点数才可心安,那么网购将变成一件多么无趣而让人疲惫的事情?治理“欺诈销售”,仅仅靠买家费时费力的清数查验,不公平也不合理。基于平台经营规则和治理机制的失信惩戒手段,理应用足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