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36计|“支书答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进贤县前坊镇“支书答理”工作室(除特别标注外,本文图片由记者 邬强拍摄)

编者按: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实施治理强基战略,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机制,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江西日报社以第二批主题教育为契机,推出“基层治理36计——治理强基江西行”全媒体策划报道,进社区、走街巷、访乡村,看基层社会治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寻新时代基层善治之路,讲好基层善治的幸福故事。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郑周贇报道:基层治理是篇大文章。在进贤县前坊镇,一项基层治理新举措——“支书答理”工作室悄然运行,通过全镇14名村党支部书记轮流值班,定时、定点受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党员干部引领示范作用,广聚群众力量,提升治理效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如今,有了困难就找“支书答理”工作室,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共识。

英明村党支部书记吴志荣在为杨桂英老人办理业务

吴志荣帮老人填表

用贴心服务 显党员担当

11月10日,南昌市进贤县前坊镇便民服务中心内,暖意融融,群众正有序办理各种业务。

“您来了,快进来。”“支书答理”工作室内,英明村党支部书记吴志荣看到杨桂英老人来了,面带微笑,快步迎上前来。

杨桂英老人娓娓道来:家里土坯瓦房倒塌了一角,想在原宅基地重新盖一栋房子,但儿子在外地务工,自己对建房申请手续一窍不通。

“不用担心,交给我。”听了老人的诉说,吴志荣一句话让老人顿时暖心不已。

打印、填表、复印、签字、盖章……吴志荣忙而不乱,不到20分钟就为老人填好了申请材料。根据政策要求,还需派出所出具一份相关证明,紧接着,他给前坊派出所拨去电话,与工作人员耐心沟通,并叮嘱老人前往办理。

约15分钟后,杨桂英的老伴带着证明回到便民服务中心。不一会儿,老两口的宅基地建房申请业务就办好了。“没想到,‘支书答理’工作室办事效率这么高。”杨桂英笑着说。

这是当地主动为民服务、破解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群众到镇里办理某些业务,虽然拿到了相关申请表格,却还是需要返回村里去找支部书记签字盖章,由于镇村交通不便或沟通不畅,群众常需要往返多次才能办成。”前坊镇党委书记胡小平介绍。

为此,前坊镇于2019年3月正式成立“支书答理”工作室,让镇里14名村党支部书记轮流值班,定时、定点受理群众委托代办事项,让群众少跑腿,让为民服务更暖心、贴心。

在实施过程中,“支书答理”工作室实行限时办结承诺、“卡片”跟踪管理、“实名投诉”制度,让群众“不空跑”;利用党员活动日和村民小组大会,对村支书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和办理效果进行集中评议,年底进行综合排名,排名情况与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等次相挂钩。

“支书答理”工作室实行“卡片”跟踪管理

前坊镇新镇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小红

办暖心实事 助基层和谐

在前坊镇前坊村,李大明(化名)与李小明(化名)兄弟俩因为田地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的事情,一度成为村头巷尾议论的话题。

原来,兄弟两家共有土地20亩,哥哥一直在县城打工,将田地留给在家务农的弟弟打理,有一天哥哥突然发现种粮补贴变少了,原来是弟弟将哥哥的部分田地登记在自己名下,这样就领取了本该是哥哥的种粮补贴。为此,兄弟俩反目成仇,甚至差点动起手来。

一杯热茶,一张桌子,兄弟俩对坐而谈……了解到双方情况后,“支书答理”工作室把双方邀请过来,摆事实、讲道理,弟弟认识到错误,兄弟俩慢慢打开心结,逐渐达成共识,矛盾被顺利化解。

有了“支书答理”平台,基层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真正倾听群众心声,解决实际困难。“‘支书答理’平台就是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把好事落到实处,办到老百姓心坎上。”前坊村党支部书记陶志勇说。

去年,前坊镇新镇社区低保户宋媛媛不幸罹患癌症,治疗费用高昂,想要申请救助却摸不清头绪,为此,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小红为她多方联系、收集材料,一站式申请了救助补贴。没多久,1万元救助金就打到了宋媛媛账户上。

前坊镇党委书记胡小平告诉记者,“支书答理”工作室成立以来,基层干部业务知识水平、解决问题能力明显得到提升,为群众办成许多实事,工作上更有干劲,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了。截至目前,“支书答理”工作室接待群众4756人次,办理解决群众委托大小事项467件,化解矛盾纠纷193件。

前坊镇党委书记胡小平在接受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采访

在前坊镇兆和农业林果苗木种植示范基地,红美人蜜橘挂满枝头(范文君供图)

基地负责人范文君

解发展难题 促产业蜕变

走进前坊镇兆和农业林果苗木种植示范基地,月季与紫薇花竞相开放,大棚内红美人蜜橘、砂糖橘等水果挂满枝头,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基地负责人范文君是浙江金华人,回忆来这里创业的经历,让他十分感慨。2018年,听说前坊镇是富硒之地,他经人介绍来到前坊镇太平村考察,看中了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前景,他计划建设林果苗木种植基地。

然而,刚一入驻就遇到了难题,在流转土地时,首批500余亩土地涉及60多户村民,方言不通、意见不一、土地零散、涉农数量多,让他每天焦头烂额。无奈之下,范文君只得向镇村求助。

彼时,“支书达理”工作室正在筹建,听闻客商的情况后,前坊镇人民政府二级主任科员、太平村党支部原书记李新华立即组织干部调研,了解到有30余户村民不同意土地流转。

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做工作……那段时间,李新华带领村干部迎难而上,化解村民顾虑,村民思想陆续转变了,村子有了新希望。

一个月后,兆和农业林果苗木种植示范基地顺利开工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基地已扩至600余亩,年利润200万元左右,直接带动就业8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400余人,帮助附近村民就业增收。

“以前在家种几亩薄田,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现在,我在果园干活每天120元,一个月3000多元,我很满意。”太平村村民黄大爷停下手中的活,乐呵呵地说。

帮助申领农业设施补贴、果园干旱时联系挖机开渠引水……在基地发展过程中,都有“支书答理”工作室暖心服务的身影。“多亏了‘支书答理’,解决了很多难题,基地发展才能这么好。”范文君笑着说。

前坊镇人民政府二级主任科员、太平村党支部原书记李新华

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