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凤凰网原创|炮兵一直是地面作战的主角,以往的几次战争很少能坚持到它上场就结束了

核心提要:

1.军事专家艾彦认为,随着苏联解体,传统的苏式陆军已经崩溃。俄乌两军各自发展出了独特的陆军体系。然而在这场冲突中,俄乌两军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适应新的战场。

2.电科集团研究员张传华认为,北约给与乌军的信息化体系支援给俄军施加了巨大的战场压力。然而在获得战场信息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这些侦察平台高昂的运行费用。

3.航空武器专家张学峰表示,俄军大规模使用无人机空袭乌克兰基础设施。廉价而精确的无人机和巡飞弹有可能取代重型轰炸机,成为战略轰炸的新常态。

4.军武次位面主笔大伊万通过战场分析,指出单兵导弹并非如宣传中的那么强力,坦克面临的最大威胁依然是现代化的炮兵力量。火炮依旧是这场冲突中的杀伤主力。

5.社科院军控研究员洪源指出战场升温在即,冻土化为泥浆会严重阻碍俄军的机械化推进。乌军和北约多次宣称的俄军“春季攻势”已然开始。

6.普京宣称暂停《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俄军战舰携战术核武器出海。杨承军教授指出俄军大部分战术核武器即将到期,若被北约逼到绝境有可能使用核弹。

2023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在这一年的战争进程中,俄乌双方的战场表现可以说是超乎想象。乌军的顽强抵抗和俄军的艰难前进共同构成了这场冲突的主旋律。为了探究这一年冲突背后的战争逻辑,凤凰网军事频道特邀多位专家,从更多的视角来剖析这场战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

在这场战争开始时,乌克兰的军队将领普遍较为年轻,他们所受的教育也逐渐转西化,作战经验大多源自2014年之后持续的乌东冲突。俄方将领则以传统苏式教育为主,作战经验包括阿富汗、车臣、格鲁吉亚和叙利亚等局部冲突。

凰网军事特约作者艾彦:随着苏联的解体,庞大的军事工业与动员体系的瓦解,使得俄军根本无法进行苏联式的军事行动。这一情况也出现在包括乌克兰在内的所有独联体国家军队之中。自2008年俄罗斯启动军事改革以来,俄军准备的就是“目标有限、规模有限、时间有限”的战争形式。2022年2月24日至今的这场大战,对俄军整个军事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俄罗斯以往的军事行动中,俄罗斯国家元首通过总参谋部进行最高级别指导,但具体的指挥责任基本是由北高加索/南部军区承担,所涉及的参战部队规模也都比较有限,主要还是以南部军区所属的部队,加强空天军与海军的相关力量,以及空降兵司令部与总参谋部侦察局等快速反应部队,组成一个规模适当的特遣队(最高为集团军级别)来承担具体作战任务。总结下来,就是一个战略目标、一个作战方向、一个高效的战区级司令部和一个多军兵种组合而成的特遣队,这就是俄军进行最近二十年军事行动的主要元素。这也是一种非常理智、非常经济的模式。但这一切,随着2022年2-3月的挫折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俄军当前进行的战事,是总参谋部领导三个军区司令部指挥十几个战役集群进行的超大规模战事,这已经远远超过俄军后勤保障、军工生产与情报支持的能力。可以说,俄军一年来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在战斗中调整自己的军事体系,去应对一场漫长而持久的消耗战。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而在去年的春天挫败俄军攻势的乌军,是一支在2014年之后的八年里全面重建的军队。在2014年的克里米亚与顿巴斯危机中,乌军出现了大规模的投降、逃散情况,其中部署在克里米亚的20300名乌军官兵仅有6000人在克里米亚宣布独立后继续宣誓效忠乌克兰。在2014年的危局之中,乌克兰政府重建了征兵制度,并大规模鼓励各州组建民兵组织,最终在2014年末组建了32个“国土防卫营”。这些部队普遍有着极强的反俄倾向,也在顿巴斯冲突中经受了战火的考验,随后大部分被编入乌克兰正规军,成为乌军各旅的第四个步兵营。以这些志愿者营为基础,乌克兰政府开始全面改组乌军,清洗亲俄派军官,并提拔参加过顿巴斯冲突的少壮派军官。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与此同时,北约也开始对乌军军官团进行大规模的培训。自2014年-2021年的七年间,驻欧美军以6-9个月为周期,抽调一个旅级战斗队各个单位的骨干人员对乌军进行系统训练。每年的培训规模为5个来自不同旅的营,约2000—3000人。同时,美军高级军校也一定比例接收乌军中高级军官深造,如乌军旅级以上指挥官很多都有此经历,这种深造几乎可以被视为乌军基层指挥与参谋军官晋升高级指挥官的门槛。但从训练科目上看,北约在战前的训练,并不是为了让这支军队变得更先进,而是为了让其学会战斗,并能经受住消耗。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步入2022年战火的乌军,是一支装备上依然落后,却获得了完善的兵力动员保障,并准备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本土防御战的军队。客观地讲,乌军的进攻能力仍然有限,但得益于本土作战的优势,兵员保障更为充裕,后勤压力也要低得多,北约的军事援助与情报保障在防御中更能发挥作用。但乌军的攻坚能力仍然非常有限,军事现代化长年投资不足也无法仅仅通过短时间的援助弥补。与乌军相比,俄军也要在战场上完成艰难地转型,在小规模局部战争中成长起的军官团,要在战火中接受考验锻造出新的骨干力量,俄军对信息化战争准备不足的问题,也要在战场上完成补课。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

在战争开始前,北约就与乌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而在战争开始之后,更是援助了大量以“星链”为代表的民用数据传输设备和其他军用传感器。甚至连“海马斯”火箭炮的射击坐标也是由北约的战情部门标定。这种空前的信息化加强让乌军扭转了对俄军的不利态势。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电子科技集团研究员张传华:北约对乌克兰军队的情报支持规模是空前的。乌军所获得的北约情报保障,与北约军队直接参战所能获得情报保障相差无几。除了少量地面监测站之外,北约提供的情报大部分都是通过情报飞机与间谍卫星所获得的。

北约情报体系对当前交战区域的监视在开战前就已经启动了。2022年1月27日上午,就有15架北约的情报飞机在乌克兰周边空域承担监视任务。俄军的兵力集结几乎是在透明情况下进行的,而北约对俄军各集团军、师、旅单位的定位在开战后被证明是基本准确的。在开战后,北约对乌克兰与俄罗斯西部的情报搜集的力度还进一步提升,时刻都保持至少20架情报飞机对战场进行侦察,每架次飞行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探测手段包括可见光波段的侦察与各种电磁信号的搜集。这些情报飞机主要沿四个方向直行监视任务:从北向南,第一个在波罗的海地区上空,监视在加里宁格勒的俄罗斯军队;而第二个在波兰-白俄罗斯边境附近,监视部署在白俄罗斯的俄罗斯军队;第三个建立在罗马尼亚上空,这里也是北约情报力量最集中的位置,目标是监视乌克兰腹地;第四个建立在黑海上空、重点监视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上图显示的是2022年7月25日-8月25日北约与瑞典情报飞机的飞行轨迹。这些飞机中,E-3预警机每小时飞行成本高达6.6万美元,而RC-135侦察机的小时飞行成本更高达9.5万美元,RQ-4无人侦察机的飞行成本最低,每小时也高达1.8万美元。不夸张地说,北约为乌军提供的情报成本,不算人力情报、航天平台与地面监测系统。仅航空平台一项就高达每天1500-3000万美元,而2021年度乌克兰国防支出平均每天不到1800万美元。可以说,乌克兰军队获得的情报保障是远远超过其承担能力的。在此条件下,我们在前线战斗的细节也可以看到,俄军战役战术兵团的调动和集结面临着相当的困难,重要节点经常遭到火力突袭,部队的战斗力很难发挥出来。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战略轰炸的新形态

战略轰炸是大国空军的标志性能力,以往这种行动给人的印象都是庞大的轰炸机群发射海量导弹或者进行临空轰炸。然而在这场冲突中,无人机开始展现出类似的能力。未来的无人机能否成为战略轰炸的主角?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航空武器专家张学峰认为:俄罗斯前空军上将泽林曾说过:“挥舞一百次拳头,不如战略轰炸机舞动一下翅膀。”但是,在俄乌冲突中,尽管轰炸机的作用确实远比“挥舞一百次拳头”更大,但也绝没有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这次俄乌中,战略轰炸机主要使用远程巡航导弹进行防区外打击。仅仅是在马里乌波尔钢铁厂之战中,在周围没有防空火力威胁的情况下,图-22M3使用了临空轰炸战术,大量投放常规炸弹。总体来看,俄军轰炸机的火力投射数量不足,战略轰炸机没有发挥出战略作用。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在高强度冲突中,常规武器要想改变战场局势,仍然需要足够的数量。而轰炸机要想大量投送火力,就必须提高突防能力。如果仅仅是“躲”在远处发射导弹,那作用就会大大折扣。俄乌冲突中有些自杀式无人机,如见证者-136,打击精度足够,“价格便宜量又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的武装冲突中,这种自杀式无人机或巡飞弹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完成“战略轰炸”的任务。战略轰炸也不再是大型平台的专利。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战争之神的回归

在俄乌军事冲突中,火炮再度成为了战争的主角。比如最近在进行中的巴赫穆特之战,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数据,瓦格纳集群在2月份的某三天时间内,就发射了超过1万发榴弹和迫击炮弹,1000多发火箭弹,相反,同一时间段内为瓦格纳提供支援的空天军战机,却仅有十几个架次,根本无法和炮兵部队相比,那么,在俄乌军事冲突战场上,为何炮兵部队又成了火力支援的主角呢?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军武次位面主笔大伊万:其实这并不奇怪,我们以往耳闻目睹的现代战争,无非是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这两场相对正规的现代战争,最多加上北约空袭南联盟和空袭利比亚的行动,这几场战争或者武力干涉所具备的基本特征,都是正规作战持续时间短,作战烈度低。无论是萨达姆的伊拉克军队,还是阿富汗塔利班武装,几乎在美军展开航空火力准备和巡航导弹进攻后就丧失了斗志,开始崩溃解体,随后美军的地面进攻,基本都是以追击和接受投降为主,高烈度交战不多。因此,并不是美军重视航空兵、靠航空兵包打天下,而是航空兵实施火力准备后,就没给地面部队多少发挥的空间,美军的野战炮兵部队自然就凸显不出来了。

和美军不同的是,俄军在乌克兰打的,是一场烈度极高的正规战,而且是一场在苏式诸兵种合成集团军战役进攻规范指导下实施的正规战,无论是战争强度还是战场烈度,都是美军打的那些正规战远远不能比的,战役的实施顺序自然也就从航空兵火力准备、地面部队进入接收,变成了航空兵火力准备后地面部队进入交战,这样炮兵部队的作用自然凸显出来了。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同时,俄军在其作战学说中,本身就不是很重视航空兵在即时空中支援和浅近纵深遮断中的作用,由于冷战后俄空军裁撤了大量的对地攻击机型,原有的专机专用型号无法维持,机队规模也有比较大的萎缩,区区一百多架苏34根本无法在一个战役方向上形成绵亘的空地火力杀伤带,因此,对于俄军来说,与其等着空天军,不如让自己的炮兵实施火力支援,毕竟,即使是从跨军种协同的角度来说,同属于陆军的炮兵也比需要跨军种协同的航空兵好使。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所以,俄乌军事冲突中,让人感觉炮兵成为了战场的主角,这是多种因素,既有俄罗斯自己的空天军建军问题,也有俄军军事学说的因素,还有俄乌冲突和伊拉克战争本质不同——多种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

在俄乌冲突初期,西方支援的各种反坦克导弹迅速成为明星武器,俄军被击毁的各种坦克残骸充斥着大家的视野。面对高密度的反坦克导弹和各种单兵“筒子”,装甲车辆是否还能保持以往的突破能力呢?现代化的地面战争形态是否已经发生了改变?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大伊万:首先,必须强调一点,西方的反坦克导弹在俄乌军事冲突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被夸大了,就比如被乌克兰视为明星武器的标枪反坦克导弹,从前到后就没有出现过多少明确的击毁视频,甚至还不如乌克兰自己的斯基泰P型反坦克导弹击毁的视频多。同时,乌克兰军人普遍反映标枪反坦克导弹比较难用,发射时机也很难把握,俄军则反映标枪反坦克导弹其实也没有宣传的那样厉害

比如岸防126旅的第一位俄罗斯英雄安东斯塔罗金上尉,他驾驶的T-72B3在突破赫尔松时被接连命中了两枚标枪导弹,结果仅仅是车辆被击伤,乘员受伤,并没有被击毁,又比如在伊久姆一带作战的近20集第3摩步师,普遍反映几乎全单位的车组都中过标枪,但是真正被击毁的坦克甚至还不到十分之一。

恰恰相反,目前对于坦克威胁最大的装备,还是炮兵,尤其是信火一体的远程炮兵,比如俄军在赫尔松地区防御战中,空突76师和岸防126旅等部在装备和兵员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通过引导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击毁了大量乌克兰坦克和装甲车辆,炮兵、包括同样装备在炮兵编制下的重型反坦克导弹,才是对现代坦克最大的威胁,远远超过了单兵反坦克武器的威胁。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同时,坦克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比如赫尔松防御战,最终冲破俄军岸防126旅防御的,是乌军的坦克部队,巴拉克列亚-库普扬斯克之战,乌军更是使用了典型的坦克在前方突破、后面跟着大量步兵控制道路、夺占要点的大纵深进攻战术,坦克依然是发展突破的关键性技术装备,且在未来,这种态势也不太可能发生比较大的改变。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当然,要对抗信火一体的炮兵和重型反坦克导弹,这也对坦克的防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一些第四代的、使用双向数据链引导、人在回路、可以超视距攻击的重型反坦克导弹,比如产品305和长钉NLOS,单靠现在的坦克装甲硬扛是扛不住的,但俗话说的好,武器装备的攻与防,是矛盾交替上升的过程,长远来看,坦克进行高生存能力设计,包括加装主动防御系统,以适应地面战场的新情况,应该是客观的大趋势。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即将到来的“春季攻势”

自从新年以来,北约和乌克兰就不断的表示俄军将会在一周年之际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规模甚至比去年还要大。而从目前俄军的部署情况来看,在北线的哈尔科夫-卢甘斯克战线上,俄乌双方都开始大量囤积兵力。仿佛有大战一触即发之势。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社科院军控中心研究员洪源:俄军的春季攻势应该说已经开始了。由于俄军是机械化作战,对于田野和道路通行情况有着苛刻的要求,乌克兰黑土地的泥泞和翻浆,正是机械化部队运动的噩梦,这也解释了开战之初,俄军进攻车队为什么会在毫无遮挡的道路上绵延64公里。

所以,冬季作为白色将军,对于俄军机动和进攻有着莫大的帮助。只是这几年是暖冬,气温很难降到-15度以下,3月即可能部分开浆,时间窗口异常紧张而局促,所以,俄军的进攻应该是按照先后次序逐步投入战斗。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现在乌克兰面临空前困难:人力资源快速消耗。在2022年2月24日开战初,乌克兰人口只有4150万,除去800万难民逃往境外,还有1000万人在乌东等俄控制地区。乌克兰11轮动员以后,12~65岁男女底线是男600万女100万。其中减去150万现役,那么乌战争人力资源动员底线是550万人。而在二战中,苏军阵亡1400万人,平均一天苏联红军有1万人阵亡。现在一些战斗,俄乌损失已经堪比斯大林格勒争夺战,而俄军炮火优势约为7:1~8:1,按照这样的惨烈程度和快速人力消耗速度,乌克兰只能打到2023年底。过了这样的时间节点,乌克兰面对的将是灭顶之灾。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再度挥的舞核大棒

在俄乌冲突期间,俄罗斯多次提及核武器,近期不仅派遣战舰携带战术核武器出海,还宣布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俄罗斯是否将掀起新一轮的核军备竞赛?

前哨站|一年打空俄军家底 最后靠核武器孤注一掷?

杨承军教授:俄罗斯目前所面对的决不仅仅是乌克兰这一个对手,而是美国及其多个西方大国,这也是俄罗斯在战场上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俄罗斯是拥有核武器数量最多的国家,这次俄乌冲突已打成了持久战,俄军也已接近打空了家底和武器库。俄罗斯大部分战术核武器到了服役有效期,面临退役或返厂处理;在国家和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俄罗斯有可能孤注一掷。

俄军即使在接下来的冲突中使用战术核武器,其打击对象并不会是美国及英、法这些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因为如果对他们使用,俄罗斯就会遭到毁灭性的核报复,这是俄无法承受和不愿看到的;针对的对象极有可能是乌克兰的某些目标。

如果俄罗斯使用了战术核武器,冲突的强度和性质就将发生极大变化:美国对俄就有了使用核武器的理由,这是他们盼望已久的;此举也将会更有效的化解美国面临的国内外多种现实矛盾;将使冲突的规模和强度更难控制,从而让和平谈判的可能性更小;将会长期和极大的污染地球环境;将使爆发更大规模核战争的可能性上升。出现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每个爱好和平国家所追求的目标,更不是国际社会所希望看到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