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盒子:小、初学生到底应不应该持有手机?家长该怎么管理和引导?

我对于孩子持有手机这件事,保持中立态度。

其实关于手机这个问题,全球的家长和老师似乎都面临这样的一个挑战。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着两面性,特别是手机上,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手机可以让孩子与我们保持联系,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孩子的动态信息;手机也可以给孩子当做万能搜索器,随时掌握需要的信息;手机也可以成为孩子和其他小伙伴联络的重要工具,社交习惯的培养,也可以从手机上进行;手机甚至也是部分学校完成作业的必需品,各类学习APP大量涌入校园,让学习无处不在……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看到了手机游戏让人沉迷,看到了孩子长时间接触手机导致的各类身体疾病……似乎上述的优点全部一起都比不上一个沉迷问题。

那到底是该如何做呢?

关于这点,让我们先看一篇小短文。

美国一位13岁孩子的母亲——霍夫曼在送给孩子一部崭新的iPhone的同时,也别出心裁的附带了一份“iPhone家规”,让这部手机成为“合约机”。条款看似苛刻,实则融汇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和教育智慧。

亲爱的格雷戈里:

节日快乐!相信你现在肯定会为拥有一部自己的Iphone手机而倍感兴奋。你现在已经是一个13岁的男孩了,而且是一个负责任的男孩,所以妈妈认为你完全有能力用好这部手机。但是想要接受这个礼物你必须接受合同里面规定的约束。我希望你能够理解,只有这样,妈妈才能把你抚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而且能和能先进科技“和平共处”的男子汉。希望你能自觉遵守而不是被动地受约束。如果你不能做到以下18条规定的话,我只能将这部iPhone手机收回。

1. 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这部iPhone手机是我的,是我买的这部苹果智能手机。现在我将这部手机借给你使用。妈妈是不是很伟大?

2. 我在任何时候都有权知道这部iPhone手机的密码。

3. 如果手机响了就接听,这毕竟是一部手机。接听电话时要注意礼貌。如果来电显示是妈妈或者爸爸,你更要接电话。不可以忽略妈妈和爸爸打来的电话,绝对不允许有这种情况发生。

4. 在有课的时候,每晚7点半要及时将手机交给妈妈或者爸爸,在周末的时候可以在晚上9点交。晚上我们会将手机关机,在第二天早上7点半开机。在给你的同学打电话时一定要尊重别人家的生活方式。如果你希望身边的同学或者朋友尊重我们的家庭,那你首先要从自身做起。

5. 不准带手机去学校。如果你需要和别人通过手机联系,能打电话就别发短信,这是生活的基本技巧。

6. 如果手机掉马桶里了、掉地上了或者丢了,你必须对因此而产生的维修或者购买新手机费用负责。你可以割草坪、照顾小孩来挣钱,也可以将父母给你过生日的钱攒起来。上面我说到的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大,所以你要提前做好准备。

7. 不允许使用科技伎俩来撒谎或者欺骗别人。不准用手机说一些伤害别人的话。

8. 如果有些话你不想当面、或者在电话上和别人说清楚,不准通过手机来发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表达。

9. 如果有些事你不能在家里和父母说的话,更不许通过手机发短信、邮件等方式向别人表达。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

10. 不准用手机浏览色情信息。只能搜索那些你可以在父母面前拿得出手的问题和信息。如果你有什么问题的话,最好当面向人请教,尤其是向妈妈或者爸爸。

11. 在公共场合要么关机,要么调成静音放起来。特别是在餐馆、影院或者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孩子,你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人,不要因为这部iPhone而改变自己。

12. 不能发送或者接受带有你(或者他人)身体隐私部位的图片,更不能以此为乐。虽然你很聪明,但是有时候会有人诱惑你这么做,我相信聪明的儿子知道如何拒绝这种人。一旦你这么做了,你很有可能会毁掉你的大好年华,甚至你未来的大学生活。网络实际上要比你想象的复杂,有些事情一旦发生了就很难去挽救,尤其是那种能败坏人名声的事情。

13. 不能用iPhone手机录制特别多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其实你根本没有必要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记录下来。好好过自己的生活,这些都会存在你的记忆当中的。

14. 外出的时候把手机留在家里是一种安全而又明智的决定。这毕竟是一部手机,不是你生活的全部,学着过一种不带手机的生活。这样你就会比那些社交控、微博控更强大,因为你能够坦然地过一种没有手机和网络的生活。

15. 尽量下载一些新鲜的或者经典的音乐,不要和你的同龄人一样都听相同的歌曲。你们这一代人对音乐的接触要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代都方便,所以妈妈希望你能够利用这个机会来拓宽自己的视野。

16. 时不时地玩一些单词游戏或者脑筋急转弯等益智游戏,这对提高你的智力有帮助。

17. 要对现实生活充满兴趣,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倾听小鸟的叫声,时常出去散步或者和陌生人谈话,要对现实世界充满好奇。

18. 如果你因为这部iPhone手机而将自己的学习或者生活搞得一团糟的话,我会将这部手机收回。我们会就这个问题坐下来好好谈谈,然后我们再重新开始。请你记住,我亲爱的孩子,妈妈和你都在学习,我是你团队的一员,我们永远会在一起的。

我希望以上的这些条款你能够同意。实际上这份合同里面所列的注意事项不仅仅适用于这部Iphone手机,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在你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而且充满变革的世界。妈妈相信你有着强大的意志力,相信你不会沉迷于这部iPhone手机。爱你,我亲爱的儿子。节日快乐!希望你能喜欢这款很棒的iPhone手机。

在此我们不讨论此文真实性,我们只看其本质,其实就是两个词:规矩和引导。

然而我可以断言,国内70%以上的家长都无法做到这两点。

举个类比的例子,城市内复杂交错的交通网,如何让交通事故率降低,那就是交通规则的制定和相应的引导,这样人们才会顶着交规的压力按设定的方向走,而一旦引导出错,或者交规让人找到漏洞,必定会有事情发生。

交通如此,教育这更为复杂的学问就更尤为突出。

我见过这样的家长,对于老师教的方法感激涕零,却面对孩子时心软无法执行,规则定下却不执行,这是对权威的最大藐视,孩子藐视你的规则,又怎么会听你的教育?

我也见过这样的课堂,老师要求全部学生课上带上一台手机,并且开放WiFi给全班使用,老师就利用QQ群和同学们进行互动和教学,课堂上学生们都可以自觉做好自己的事情,没有要求操作手机时就坐好——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演示课,但是我们不妨想一下,同样是手机,为何在规则和引导下发挥出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而作为家长和老师,疏而不堵方为上策,顺应这个世界的潮流,制定好新时代教育的规矩,合理利用新生资源,让我们的教育有更好的表达——这才是我们面对孩子的新时代特性中,最需要我们解决的一个问题。

如果真的想不到如何解决,不妨参考文中例子?也许你可以做得到,成为一个成功教育孩子的辣妈辣爸。

研究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

《每日邮报》曾指出,儿童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还有可能影响学习。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经过长达十年的跟踪研究表明,沉迷手机影响学业。

这位科学家在10年前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的家庭中选取了100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

10年后,调查结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学。另外50名不玩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三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手机,正在悄悄影响我们的孩子!

1影响视力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已经成为孩子视力降低的罪魁祸首。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

2影响学业

沉迷于手机的孩子,留给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会少,并且长期沉浸在绚丽的网络世界里,孩子对学习知识会感到枯燥,甚至厌弃,学习成绩必然会下降。

3影响亲子关系

很多爸爸妈妈沉迷于手机,为了让孩子安静,总是塞一个手机给孩子,孩子也渐渐模仿成为“手机奴”,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父母不再亲近孩子,孩子也很难走进你的内心世界。

其实,手机、电子产品本身并没有对错,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如何约束自己,让手机成为学习的助力器。

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已经成为世界一大难题,看看世界各个国家如何做的?

各国中小学生手机禁令规定

英国:英国教育标准局于2012年宣布,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

德国:提倡使用“学生专用手机”在德国,手机厂商开发“学校手机”,外观充满童趣且带有“酷味”,还分女孩手机和男孩手机。此类手机既寓教于乐,又具备安全性。

韩国:学校配备手机存放柜,大部分韩国学校实施早会收走手机、放学前归还的方法。

美国:跟考试成绩挂钩。

法国:学生在整个校园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机。

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机,是家长、老师永恒的课题,润禾教育为各位家长,老师整理一些有关“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小方法”,仅供参考。

-说给家长、老师听-是否使用手机不是“一刀切”,更多是学会正确利用手机

安排合理的使用时间

让学生们分组建立手机监督小组,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使用手机,既能给既能锻炼团队合作,也能给学生们留出娱乐休闲的时间。

让手机成为学习的助力器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让手机变成老师的教学工具和学生的学习平台。

-说给家长听-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的参与

合理安排使用时间

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请家长保持只有在工作、紧急情况或者需要休闲娱乐时拿起自己的手机,这样也会帮助孩子养成了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删除具有依赖性的软件

删除充满诱惑或者孩子依赖性的软件,比如一些视频播放软件或者是一些容易让孩子沉迷的游戏,并且规定不能私自安装。

亲子时光

孩子沉迷手机,不妨与孩子一起去户外游玩,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或在节假日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培养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习惯。

用心做好教育

伴孩子一路成长,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