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婚纱、漂亮的礼服,是如今大多数女孩的嫁衣,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碧溪乡亦可妈库苗寨,一套母亲亲手缝制的苗族刺绣嫁衣,是这里苗族女儿最珍视的礼物。
“这个是包头、这是围腰、这是饰巾……”4月14日,在亦可妈库苗寨,村民熊文志拿出刚做好不久的苗族刺绣服饰向记者介绍,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走进南涧彝族自治县乐秋乡下大湾苗寨,苗族绣娘们正在刺绣。“平时我们穿的衣服都是自己手工绣出来的,主要分为日常家居、参加节日活动和最为隆重的出嫁盛装。日常服饰就会绣得随意、简单一些。但是儿女结婚是大事,所以为他们准备的衣服一定是最精致、最漂亮的。”罗建芳有一对儿女,儿子今年15岁,女儿今年9岁,她早早就着手为他们准备结婚用的服饰。
“苗族女子从小就学织布刺绣,我13岁就开始学,家里人穿的衣服都是我绣出来的。”下大湾绣娘罗艳兰一边教孩子刺绣一边说,“苗族服饰中最耗时的要数围腰和连褂,是整套服饰里面最突出吸引人的部分,上面的图案样式精致繁杂,我们会花更多心思在上面。”
苗族刺绣针法多,有平绣、叠绣、双面绣等,不同的衣服所绣内容也会不一样,绣娘们总会把细心观察而来的生活所见所闻绣在布上。苗族织绣习俗是苗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幸福的承载方式,一针一线把亲人的疼爱和期盼绣进服饰里。
一套完整的苗族刺绣服饰由“包头、外衣、领挂、拖领、围腰、腰带、饰巾、裙子、包腿”九个部分组成,服饰的制作以红、绿、黄三个颜色为主调。绣上各种排列有序、对仗工整的精美图案后,一块块普普通通的麻布便华丽变身为一套嫁妆,同时配上一颗颗珠子和小铃铛串联而成的挂件,让服饰显得“分量十足”。“我家这套衣服光成本就花了3000多元,加上手工费,目前市场价不低于15000元。”熊文志骄傲地说,“要将整套服装穿戴好,需要两个人帮忙,用差不多半个多小时才行。”
据了解,在亦可妈库,28户农户中40多个已婚妇女都有母亲送给自己的嫁衣,每逢举行隆重的节日,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穿上自己的嫁衣,围在火堆旁,跟随着悠扬的芦笙,翩翩起舞。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谷桂珍 李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