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3日,海丰县委组织部、县委教育工委联合举办2025年县级基层党员提级培训班(教育领域)。旨在深入贯彻《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要求,扎实推进“万名党员进党校”工作,全县教育系统80名年轻党员、新提拔党员干部及重点岗位党员干部通过三天集中培训,在思想淬炼、能力提升、作风锤炼中凝聚共识,为推动老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此次培训旨在明确“铸魂工程”“赋能行动”“淬炼熔炉”三位一体的政治任务,解决教育系统党员干部“三个迫切需要”: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之需;二是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之需;三是锻造纪律作风,打造教育铁军的紧迫之需。同时,针对培训目标,提出了“三个聚焦”:聚焦政治忠诚,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内化为“严师德、优服务”的行动自觉;聚焦能力提升,把党建创新、教研改革等先进经验转化为破解教育难题的实招;聚焦成果转化,以“双减”政策落实、课后服务优化等民生实事检验学习成效。
三维培训班紧扣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履职需求,创新设计“理论授课—现场研学—研讨转化”三维课程,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专题讲座:筑牢思想根基
汕尾市委党校副教授布晓青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题,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深入的解读,结合典型案例,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作为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必须把“严”字刻在心头,严守师德师风底线,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把“双减”政策落实、课后服务优化等民生实事办细办实,让作风建设成效体现在学生家长的满意笑容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汕尾市名书记工作室主持人詹香紫、吴炯坚分别以《党建赋能学校治理创新实践》《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党建+制度创新”“党建+教研改革”的鲜活经验,让学员们深刻领悟到党建不是“虚功”,而是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
红色研学:淬炼初心使命
在县革命烈士暨革命斗争史纪念馆,学员们通过文物史料、场景复原,重温彭湃等革命先辈“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斗争历程,深刻感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感染学员们,这一实地学习活动让学员们深刻领悟到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强化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走进县党群服务中心,“擂咸茶”民俗文化传承、贴心便民的“官方带娃”公益课堂等接地气的服务项目,让学员直观感受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学员们为群众服务的热情和决心。
研讨交流:迸发实践火花
围绕“作风建设如何提升家校服务”“红色基因如何融入教育实践”等议题,学员分组开展“头脑风暴”。大家结合岗位实际,积极发言、深入探讨,思想的火花在交流和碰撞中,进一步凝聚了“以作风建设为‘基’,筑牢教育系统廉洁防线”的共识。学员们纷纷表示,要传承好海陆丰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将红色基因和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教学管理,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立德树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结业仪式上,海丰县相关领导以“三向发力”寄语学员:要“勤学精进”夯实教育履职根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学习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政治责任与职业追求,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要“实干笃行”破解教育发展难题,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教育优质均衡”“教师队伍建设”等硬骨头,让教育改革的“施工图”转化为师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景画”;要“担当创新”勇担教育时代使命,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足海丰老区红色底蕴,将“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海陆丰革命精神融入德育体系,以“闯”的劲头、“创”的智慧、“干”的作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老区孩子共享优质教育阳光。
“此次培训既是海丰县落实‘万名党员进党校’的具体实践,也是锻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教育铁军的关键举措。下一步,海丰县将持续深化党员教育培训机制,推动党建与教育深度融合,为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海丰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讯员:曾国明 林丹仪
编辑:施文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