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30日电 中铁二十二局30日发布消息称,12月30日上午,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鸣着长笛徐徐驶出赤峰南站,这意味着历经84年风雨、我国最早的铁路之一——叶(柏寿)赤(峰)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工,再次顺利开通运营。
既有叶赤铁路是1934至1935年修建,1935年开通。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8月进行了全线修复,同年11月恢复通车。
由于修建年代古老,技术标准低,该线路安全隐患多,制约了列车运行速度。自1952年11月恢复通车到2009年,尽管进行了多次改造,可该线路运输能力仅为470万吨每年,最多时货车16对每日,制约了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技术人员在开通前夕,对叶赤铁路进行轨道间距检测。 孔祥文 摄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叶赤铁路扩能改造项目部经理陈传忠介绍介绍,中铁二十二局集团项目部负责113公里的叶赤铁路既有线路施工,仅结构物等改造多达76处,还有繁重的“四电”迁改、站房等建设任务,点多、线长,风险极高。
2016年5月9日,项目部成功组立全线接触网第一杆,四年里,项目部进行了大小封锁施工245次,累计1494个小时,全部安全正点。
陈传忠透露,随着叶赤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工并开通运营,此前行驶的内燃机车将退出运营。目前,它成为国铁I级电气化单线铁路,客货双运,由电力牵引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年货运输送能力由原来两千万吨提高到五千万吨,远景年输送能力达八千万吨。同时,随着叶赤铁路电化扩能改造升级后,区域可实现电化成网,与京通铁路、锦承铁路相衔接,步入全国各大铁路网运营,增强了路网机动性、灵活性和整体适应性,有效提高通道的运输能力和质量。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叶赤铁路现场指挥长钟志说,叶赤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顺利通车,不仅节约了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运输成本,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且提高了铁路通道运输能力,打通内蒙古中东部地区更加便捷的出海通道。(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