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常青,卡拉扬的音乐世界(下)

弦歌长青 · 下

指挥有用吗

指挥从哪来

乐团灵魂是指挥吗

让我在“指挥篇”里聊指挥

自编自导自演的卡拉扬

早在乌姆剧院时代,卡拉扬就一手包办歌剧院的全部工作,将指挥、导演、制作…总揽于一身,以求统一的演出效果。进入六十年代,卡拉扬开始拍电影,至此他又多了一项工作:编写脚本,不论是歌剧还是交响乐,他都自己选镜头,画面尽可能集中在自己身上,或者尽可能集中在他指挥时的那双手上。人们一般会觉得当制作人的卡拉扬没有当指挥的卡拉扬成功,但从这些影片中,我们能欣赏到经过千锤百炼、精致打磨后完成的作品,只是人工痕迹略明显些。

人们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本身上更超值些,因为在音乐部分卡拉扬处理的确实无可挑剔,比如《波希米亚人》、《蝴蝶夫人》、《奥赛罗》等,真正做到音乐与戏剧的水乳融合。卡拉扬的音乐已经讲述了一切剧情,更何况他的音乐真的极美了……

卡拉扬音响

卡拉扬的商标就是“卡拉扬音响”。他对乐坛最大的贡献恐怕就是大举提升了乐团演奏水准,将精密的合奏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音色醇厚艳丽饱满,线条行进流畅圆滑,给听众一种乐团“美声”的效果。

在复古派的演奏法流行起来之后,大家都以小而精的编制来演奏巴洛克音乐,有人询问卡拉扬对此持何种态度,他这样回答,“我能让六十把小提琴演奏的如一支独奏乐器。”如果想切身体会这句话,大家一定要去听听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演奏的《阿尔比诺尼柔版》。演奏音乐不是在做学问,卡拉扬是在用音乐重现昔日的年代之美。

富特文格勒情节

尽管卡拉扬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富特文格勒情节,他却一生挥之不去。自从卡拉扬被称为“天才”之后,当时柏林爱乐的“主人”富特文格勒就千方百计排挤封杀他:不准他客指柏林爱乐,不准他染指萨尔斯堡音乐节。但卡拉扬这样说,“我有的是时间。”富特文格勒一去世,曾经所有的重要遗产都归卡拉扬所有——命中注定该来的总会来。卡拉扬晚年时回忆,“年轻时候被排挤确实不好受,但我现在能体谅他、尊重他;只是我不明白为何在音乐世界里达到如此崇高精神境界的富翁会如此针对我,甚至不惜身价搞小动作……”话虽这么说,但卡拉扬一直颇为忌惮富翁,当人们说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更有深度、有内涵时,卡拉扬会非常在意。

人们或许忽略了时代背景的不同,二者个性、特长的相异,把他们硬是拉在一个维度去比较颇为不妥。1987年,卡拉扬在萨尔斯堡音乐节成功演出《唐·乔望尼》之后,亲朋好友拥到后台向他祝贺,卡拉扬玩笑似得说,“富特文格勒会说寥寥而已吧。”虽说是一句玩笑,却也道尽了他一生的委屈……

卡拉扬基金会

卡拉扬基金会是卡拉扬音乐王国的重要机构,也是他回馈社会的主要渠道。他设立音乐学校、培养管弦乐人才,以延续柏林爱乐的优良传统;举办指挥大赛、发掘新人,好让年轻人能绕开自己当年所走的弯路;设立歌手培训班,师资网罗一众前辈歌唱家,并亲自授课,以解决优秀歌手之荒。其他如音乐疗养、音乐美学研究、录音、摄像科技发展等都有专门的研究成果。

卡拉扬还自己筹办公司,发行他专心致志筹拍的音乐影片。晚年的时候,每天他会花费五个小时埋首剪辑,陆续有43部音乐作品之多,这是他精心筹划留给世人的遗言和遗志——卡拉扬将永远与我们在一起。

音乐永恒

卡拉扬的唱片销量超过了一亿,从电视、网络上欣赏过他一场歌剧的人更是不胜枚举,录音曲目之广无可比拟——从事业成功的角度来看,他是指挥第一人无可厚非。多产的结果当然不能令所有人都满意,但“卡拉扬”商标大致可以保证品质。瓦格纳、布鲁克纳、理查·施特劳斯、西贝柳斯、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他最拿手;歌剧作品可以让听众放心收藏。

一般来讲,现场演出的卡拉扬要比钻进录音间的卡拉扬投入更多,也更感人,所以大家不可错过他那些现场演出的实况影像。曾经NHK播放过卡拉扬1985年除夕夜的音乐会,77岁高龄的卡皇指挥起歌剧《丑角》间奏曲时,乐声展现出如年轻人一般的热力和青春,真可谓艺术常青,永远不老。

如今卡拉扬已经去世30年,但他似乎从来都没有离开,因为他的音乐永恒……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