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里是一个怀旧剧场。
《蓝色大门》初次亮相于2002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并提名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这部当年横空出世的影片,开创了日后台湾青春映画“小清新”的风潮,《亚洲周刊》称赞这部电影“纯真却不天真,甜美却不脱离现实”。
爱这部电影的人津津乐道于影片最后那段堪称经典的独白——“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久更久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是体育老师,还是我妈。虽然我闭着眼睛,也看不见自己,但是我却可以看到你。”
20年过去,当年青涩的男孩女孩都长成了什么样的大人呢?也许青春变成了遥远而伤感的梦,但记得这部电影的人,一定曾经从中看到了自己。
《蓝色大门》海报新世纪以前,台湾新电影也拍摄青春片,即便软软的台腔里也有柔软的细节,但侯孝贤、杨德昌这样的大师们,不会仅仅将叙事放在青春这一内容上,《风柜来的人》《恋恋风尘》《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青春,在缅怀个人成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寄予更深远的时代变迁的抒发和回望。
而《蓝色大门》的轻快,是即便触及校园霸凌、师生情愫、性向认知等带着潜藏尖锐话题的能量,依然举重若轻地将它们轻轻点缀挥洒在了沙滩、夏天、泳池等明亮元素中,在大量重复的中二的短台词、不敢告白和暗自和自己较劲的迂回情感,以及长焦镜头下远远窥视的悸动之下,描摹出一种无限接近于青春本质的状态。
张士豪标志性的蓝色花衬衫没有后来青春片那些标配的“狗血”元素,甚至没有学霸学渣人设背景,影片中的高中生没有在为读书升学前途而迷茫,暗恋这件小事被百转千回缠绕到极致。
影片开场,两个少女在操场上闭上眼幻想白马王子的样子。少女心事就像阳光下青草地里散发出的清香,有人清晰,有人恍然。
陈柏霖 饰 张士豪林月珍(梁又琳饰)喜欢上了学校游泳队男生张士豪(陈柏霖 饰),他长得帅,吉他弹得好,林月珍希望他能做自己的老公。可是她不敢和他讲,每次只是远远地望着他,捡了张士豪用过的笔,偷偷在笔记本上一遍遍写他的名字。
这个秘密只有她的好朋友孟克柔(桂纶镁 饰)知道。
而张士豪喜欢孟克柔,以至于阴差阳错地收到林月珍以孟克柔之名写给他的情书时,心花怒放地为孟克柔找这个借口,认定压根没有“林月珍”这个人,让孟克柔百口难辩。
张士豪开始追孟克柔,方式直接又幼稚。孟克柔一遍遍问他,“你到底要干嘛?”他就一遍遍回答,“我就是要追你啊!”
“我就是要追你啊”他,张士豪,天蝎座,O型血,游泳队、吉他社,看过电影的人都觉得,他真的很不错啊。
孟克柔大概也是这么觉得吧,但偏偏就是没法喜欢他。虽然她让张士豪吻她,就像她要求体育老师吻她一样,直接突兀到让人有点无措。她想和男孩子接吻,了解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对男生没有感觉。光从墙壁上那些硬邦邦的“我是女生,我爱男生”的笔迹划痕上就能看出,她对自己不按常理出牌的内心,有多少茫然和愤怒。
“我是女生,我爱男生”是的,她喜欢的人,是林月珍。这个秘密,张士豪用自己“尿尿分叉”换得。
他们接吻了,小心翼翼地,歪歪侧过的头,靠近的过程中,是犹豫闪躲又痛下决心。然后没有然后,男孩一遍遍问,“所以我们是分手了吗?”
这部电影里每个人的话都很少,很多简单的口水话却会反反复复不断被碎碎念很多遍。那些看起来没有答案的问题,一遍一遍地被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其实答案早都在提问的人心里。
吻戏张士豪和孟克柔“分手”后,林月珍还是一如既往地在笔记本上写张士豪的名字。她曾经“迷信”本子被写满后,男孩就会爱上自己,但终于有一天,她丢掉了关于他的所有东西,笔记本上的字迹变成了木村拓哉。她也收到了最好朋友的亲吻,忍不住的吻里藏着说不出口的喜欢。她不动声色地跑开,故作镇定地和其他人玩耍。
本子上的木村拓哉而孟克柔最终也没有来看张士豪的游泳比赛,张士豪每天拼命练习,还是没有得到那个能让自己看起来很帅并有助于升学的冠军。比赛后,他见到孟克柔,“好不甘心哦,夏天就这样过完了,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做。”
而青春真的就是这样,成年后回看,一切抓心挠肺的小事,发生在一个个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的夏天里,发生在那些不断在发问的自我确认和自我消化的过程中。等到一切都被接纳和安放妥当,我们也就长成了那些“大人”。
而属于青春的电影里,是受伤以后的男孩女孩忧伤的笑脸,再难过的时候,都依然会有阳光洒在脸上。
桂纶镁饰孟克柔体育老师也会不动声色地窃喜,妈妈在无知无觉中“熬到”到了“活过来”的那一天。那一天迟早会到来,曾经以为三年、五年后是遥远不可知的未来,年少时闭上眼看不见自己,而现在的你闭上眼,还会不会想见自己曾经的模样?
记得更早些时候看《蓝色大门》,会放大孟克柔的纠结,那个究竟是爱男生还是爱女生的困惑,像一个破不开的枷锁,仿佛指向某种终极命题。而过些年再看,也并不觉得性向矛盾在这场心事中有那么特别重要的分量。
这就是三段味道完全不同的爱恋。把通往成人世界必经的一段有点灰色的地带,晕染成悠然的蓝。
孟克柔与林月珍林月珍对张士豪的感情是粉红色的灰,堆积建立在少女的幻想之上。在暗地里收集的私物甚至垃圾,在暗恋的心事中都称为会发光的宝贝。小心翼翼地派出好友试探,又眼睁睁地看着好友成了心上人眼里的光。青春期小女生给自己内心加了无数戏码,让人捉摸不透,又大多数时候无疾而终。
对视张士豪对孟克柔是热烈中带着苦涩的,他坦荡不躲藏,把所有的自信与率真都挂在脸上,可是他爱上一个几乎不可能爱上他的女生,于是以为得到的,转瞬就成为失落。“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喜欢男生了,你一定要第一个告诉我。”这是多少人在青春期里给自己留下的卑微又诚恳的念想,也未必关乎性别。它可以替换成,如果有一天你忘记某一段伤害,放下某一份执念,或者想要回到某一个曾经离开的地方。张士豪这份坦然接受无奈又有底气坚守着等待的明媚,是成年后再难说出口的爽朗。
孟克柔、张士豪孟克柔对闺蜜林月珍的暗恋,是酸楚又锐利的疼。一方面,要面对自己和世界既定规则的格格不入,不断用自以为极端的方式去试探边界又规训自我,这其中可能还带着青春期特有的占有欲,眼看着好朋友的心思全然在别人身上,不希望好朋友被抢走。她酸酸地把喜欢的月珍推向她喜欢的小士,一方面也在小士明朗的“幸福小男孩”的自在模样中正视了自己。
吻戏杨德昌说过这么一句话,“台湾只有两类电影——青春片与非青春片。”这句话足以佐证青春题材的类型电影在台湾电影中所占据的分量。
《蓝色大门》上映前,台湾在2000年经历了华语电影圈由《卧虎藏龙》带起的短暂热潮,却因为电影产业本身的式微,无可避免地陷入低谷:2001年上映的本土电影,无论艺术片或是通俗的大众娱乐主题,没有一部票房超过100万台币。在这样的环境下,易智言交出了第二部电影长片,以一个在当时与众不同的校园青春故事,为台湾电影市场带来全新的视野。
去年,台湾影评人协会评选了“21世纪20部最佳台湾片”,《蓝色大门》击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青春片占得一席之下,共同入围的影片包括了《色戒》《刺客聂隐娘》《赛德克·巴莱》等重磅佳作。上台领取荣誉的时候,并不算高产的导演易智言说,自己也分不清,《蓝色大门》是自己的孩子,还是根本是自己的青春。“或许两者互相参照,无法切割。于是当外人说《蓝色大门》很甜,我觉得孤独根本是苦。说《蓝色大门》太简单,我就觉得简单不简化其实更难。”
电影为人津津乐道的结尾当年的桂纶镁和陈柏霖,都还没有成为红极一时的青春偶像,甚至都很难说他们在这部电影里真的呈现了被称为“演技”的东西。但就是那样一份浑然天成的自然,成为日后多少青春片难以企及的合理与舒适。
桂纶镁曾回忆起和这部电影的结缘,是因为某天下午和当时的男朋友吵完架,“脸非常非常臭”。在那个状态下遇到了为《蓝色大门》寻找演员的副导演,由此开启了后来的故事。
2018年,电影中拍摄的那个师大附中的游泳池即将被拆除前,桂纶镁在泳池边和观众一起看了露天放映的电影,并发微博说,“我们曾经在这里度过炎热的夏天,做过最青春的梦。”
桂纶镁微博截图你看,曾经以为什么都没做的夏天,果然还是总会留下些什么。而留下什么,我们就变成什么样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