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看比赛越来越少,但每年3月份的NCAA还是会尽量多看几场。因为每次观看后,都会从中学到有用的理念、细节又或者战术思想等。从我个人的角度讲,NCAA的比赛要比NBA、CBA等联赛更具观赏性、整体性。哪怕看录像都会激动人心。今天,我将今年的观后感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可怕的执行力
在NCAA的比赛中,我们很少看到球员质疑裁判的判罚。这并不是因为NCAA的裁判水平更高(同样会有误判)。而是因为教练员不允许球员把焦点放在这些不可控的因素上。教练员可以通过质疑某个判罚而达到心理施压的效果,但球员更多的是动用情绪来做出反应。这既不利于球员的稳定发挥,也会对整个球队的情绪控制造成干扰。
执行力并不是简单的按照教练的要求去行动,而是应该充分建立在信任和理解意图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某项内容。我发现国内的教练员只喜欢告诉球员怎么做,而很少会讲为什么这样做。球员不理解某个行为背后的意义,那就只能机械的照搬全收。
另一方面的问题是,即使教练告知了为何做以后,球员的执行力也远远达不到要求。我发现自己就经常犯类似的错误,举例说明:在攻守转换中,我要求2号位沿着右侧边线下快攻。但问题是,我并没有清楚的说明,到底是踩着边线,还是距离边线5厘米,还是10厘米(实际教学中不用这样精确,我只是举例子说明问题)。
这就是由于教练员没有讲清楚而导致球员执行能力不够的假象。另外就是教练员讲清楚了而球员依然无法做到的情况。我认为这依旧是教练员的主要问题,很可能是我们不够看重,进一步导致球员不看重。我自己最近也在反思这一点,很多时候球员做的差不多就觉得可以了。其实远远没有达到要求,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到了赛场上效果千差万别。
而反观甜蜜16强的球队,我们可以观察球员执行教练战术时的走位、做有球或无球掩护的质量以及比赛关键时刻执行教练战术安排等等场景时,球员的执行能力如何。虽不能说完美,但相比国内的CBA、CUBAL等联赛,实在高出太多。
二、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团队行为对于篮球运动而言,是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核心元素。其本质是球员之间、球员与教练之间形成的一种默契、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只有所在球队的当事人本身才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作为旁观者,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场上场下的行为来判断这支球队的团队精神如何。
说几个在NCAA比赛中观察到的我认为很好的团队行为。第一个,每当有球员倒地后,都会有至少1名队友将其扶起来(通常都是2名球员)。我自己执教的球队虽然也会做类似的事情,但并不是每一次都同样积极,也不是每一次都会去扶队友起来。而在NCAA的比赛中,我从没有看到过一名球员倒地后是一个人爬起来的。这里的技巧是,我们可以告诉队员,如果自己倒地没有人扶,就不要起来直到有人过来扶。
第二点,充分利用比赛间歇。特别是在罚篮前,无论是本方还是对方罚球,在罚球前裁判会去记录台宣判。这个时候大概有10多秒的时间,你会看到,球队的核心球员会把大家叫在一起,围成一圈,商量一下下一个回合的策略或目前阶段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又或者加油打气)。这样一整场比赛下来,球队就会多出2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了交流与沟通(毕竟教练的暂停次数是有限的)。
第三点,替补席的热情。这种热情或许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发自内心的为场上队友的某个瞬间感到开心或兴奋。但我认为替补席的鼓励对场上球员的发挥影响是巨大的。场下的支持,可以给球员带来安全感,可以感染场上球员更加积极的投入比赛。
三、进攻的合理性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一样在看NCAA比赛时,会感觉到这些球员在场上打球非常舒服。这种舒服更多的体现在阵地进攻中,与国内不同,NCAA的比赛里,由于每一回合的进攻时间是30秒,球队大部分进攻都是依靠战术体系,而不是个人的单打。
在优秀执行力的基础上,走战术通常会创造更佳的出手机会。所以,我们很少看到球员在场上乱打。反观我们国内的大学生比赛,虽然每个球队都会有自己的战术体系,但一方面战术体系单一,一旦被对方识破就会进入乱战期。另一方面球员的执行力不够,导致战术经常失效。进而球员认为战术没什么用,干脆自己来。
这样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一个人强打,一打二甚至一打三。又或者死活不传球,等到对方夹击了才被迫传球,这时队友的进攻机会早就被浪费掉了。总之,不合理的出手比例越高,球队输球的概率越大。
此外,在NCAA的比赛里,球员无球跑动的积极性与意识非常强(阵地进攻中)。且每个人的跑动不是随机的,而是遵循教练的某些原则去跑动(例如合理空间原则)。无球跑动的重要性在于:牵制弱侧的防守人,从而让其无法参与协防。创造更多的无球跑位后的进攻机会,增加对方的防守难度。提高球员五人进攻的参与度,从而增加防守的积极性。
NCAA的比赛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内容,今天只是拿出目前体会较深的内容进行讨论与分享,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