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三大节日最重要,也是要账佳日,为端午、中秋、除夕。以前人们出去打工,薪水也不是按月发的,而是在这三个节日前后发。
但在今天三大节日的待遇非常不一样,端午节已经陌生到可以一帮人相信“端午安康”是习俗,很多时候除了吃粽子也不知道干什么。中秋除夕却愈久愈新,无论老少都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这是为什么了?贫道下面就带着大家从中秋节的知识里寻找它至今不老的秘密。
一 韩国人发明的中秋节是真的吗?
其实不仅在韩国,在中国也有人持中秋源于“新罗”之说。原因在于根据日本圆仁和尚《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此僧在中国十年,游历山河众多,但唯在山东法华寺过了八月十五,大吃汤饼,并言“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
除海外记录,在《北史·新罗传》也说:“(新罗)八月十五日设乐,令官人射,赏以马布。”加之网上有《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就有人信之。
但问题在于唐书分新旧,无论哪个版本,都未有此说。至于古代关于北宋早期和唐朝的中秋节记载,也有人仔细考证发现是记错了,并不是有人刻意伪造。如我们看《唐会要》里面说了很多节日,但就是没有中秋节!
而且从时间上看,圆仁和尚在山东记新罗国习俗,原因在于那时此国已灭多年,其民多有跑到中国的。再者虽今日中日韩越都过中秋节,但只有中越的中秋节最接近,都有团圆的意味。在韩国这天是祭祖的日子,在日本这天则重在清雅赏月。
杜甫虽有《八月十五夜》诗,更早的还有初唐李峤也有《中秋月》,大家可以去找这些诗看,里面没有任何节日的气氛!
中秋节成为节日,得到众多记载的开始是在南宋,如《梦梁录》、《膳夫录》都有中秋节,在北宋时期还有我们熟知的《明月几时有》来描写中秋的团圆。
所以中秋节的起源历程应该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天子秋祀月,在魏晋时期文人风度尤爱雅集,于后来形成了赏月传统,并在唐朝盛行。而这一习俗在北宋时期自上而下成为全民性节日。
二 拜月不是拜嫦娥
嫦娥太有名了,以至于今天有些人认为古人中秋节拜月,祈祷对象就是她。
古代拜月的对象是太阴星君,按《燕京岁时记·月光马儿》载“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
太阴星君其实在《西游记》中也曾出现过,里面想和唐僧睡觉的玉兔精就是她的宠物。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载太阴真君形象宛如皇后,为月中帝君,执掌仙官神使万众。还掌管人间的四渎、五湖、四海、十二溪水府,这反应了中国古代已经知道了潮汐和月亮有关。
三 男人忌拜月
以前有民谚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虽然解释很多,但是在《礼记》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当时的天子肯定是男的。
但在后来因为有女子拜月祈好姻缘,男子拜魁星祈好文运习惯,加上当时的社会风气害怕男性沉迷女色,形成了这种习俗。
四 月饼的起源在南宋
人们熟知的元朝末年八月十五杀鞑子,汉人月饼塞纸条约起义,故中秋节吃月饼只是传说。《武林旧事》(武林者杭州别称)里有“蒸从做食”条里有月饼,并且月饼和“大包子、大学馒头、羊肉馒头”等蒸的点心在一个条目,至今杭州还管包子叫馒头。
更早北宋,按《清异录》载人们在中秋节是吃“赏玩月羹”,请注意和日本赏月吃的羊羹不是同种,中文里的羹是稠汤。
五 月圆之吉
《周易.系辞上》:“荖之德,圆而神。”孔颖达疏:圆者运而不穷者,谓团圆之物,运转无穷己,犹阪上走丸也。“
《庄子.寓言》:”始卒若环,莫得其轮,是谓天钧。“
《管子.君臣下》中说的就比较清晰了:”圆者运,运者通,通则和。“
在我们的日常俗语中也有圆满、圆梦、圆通、圆融等词,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好词。于南北宋之际,国土分裂不见一统,多少人妻离子散颠沛流离。那时文人赏月习俗已入民间,一年中月亮最圆满的八月十五,也被赋予了团圆的寓意,成了我们心中的团圆节。
时至今日,传统节日中生命力最顽强的春节和中秋都有团圆的寓意,这不是偶然,也不是全身文化侵染,是人类对于爱和团圆的本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