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丰富、艺术精湛、历史价值突出。青铜器及其代表的青铜文明是山西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之一。
山西青铜器既表现了早期中国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由此带来的生产飞跃和技术革新,也系统而完整地体现了先秦礼乐制度的成熟和定型,还展现了青铜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重大进展。1983年发现的襄汾陶寺遗址,在中原青铜文明的崛起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陶寺遗址
这里是最早叫做“中国”的地方
最早的文字 最早的龙图腾
最古老的观象台
甚至比英国巨石阵还要早500年
同它一起出土的
还有土鼓,陶寺铜铃与特罄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原始的艺术似乎永不落伍
独特的造型饱含着古人的信仰
在陶寺零星铜器的发现中,最著名的,是陶寺铜铃。铜铃颇不起眼。首先是小,长五六厘米,宽两厘米多。其次是做工粗劣,表面有铸造的缺陷和气孔。经成分测定,铜铃系将近98%的纯铜铸成。纯铜质软性脆,呈红色,所以一般称为红铜。较之合金制品的青铜,它当然具有相当的原始性,但陶寺红铜铃却意义非凡。
众所周知,在陶寺消亡一二百年后,坐落于中原腹地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都邑,出现了迄今所知东亚地区最早的青铜礼器群。铸造这些腹腔中空的容器,与冷锻或铸造实心的小件工具、兵器或装饰品等是两个概念。最难的是必须用复合范,也即两块以上的范,才能造出中空的器具。而如此复杂的造型,又决定了以往简单的石范无法完成铸造任务,灵活多变、易于把握的陶范应运而生。因此,以复合陶范铸造青铜礼乐器,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工艺。
由此可知,探索这项工艺的缘起,意义重大。但中国考古学诞生以来的数十年来,考古学家还没有在二里头之前的龙山时代,发现一件完整的铜容器。而陶寺铜铃则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完整的复合范铜器。它的出现,说明中原地区在龙山时代可能已掌握了复合范铸造工艺,为青铜礼器群的问世准备了技术条件。这就是陶寺铜铃的出土引起巨大关注的原因所在。
同时,陶寺铜铃也是迄今所见中国历史上第一件金属乐器,它很可能是后来青铜编钟的先祖之一。从渊源上看,陶寺铜铃是同时期当地陶铃的仿制品。陶铃的起源,则可上溯至仰韶时代的黄河和长江“大两河流域”的广大区域。向下则与二里头文化成熟形态的铜铃有承继关系。发掘者和音乐史专家认为,陶寺铜铃的出现,“标志着构成中国三代音乐文明重要内涵的‘金石之声’时代的来临,可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