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7年在中国公映,产生强烈反响。
影片有没有激发中国电影人模仿的冲动?
肯定是有的,但是可能觉得模仿太难,很少看到有明显的跟风拍摄之作。
南斯拉夫电影带有明显的欧洲电影风格,视野开阔,叙事简洁,但人物刻画也是抓住要害,松驰得当,没有什么冗赘拖沓的感觉。
而当时中国电影最大的缺陷,就是镜头视野狭小,缺乏通透感,节奏缓慢,人物对话生硬,根本与南斯拉夫这类电影没有共性之处,想移植,也找不到合适的本土题材。
但是这种冲动一直埋藏着,终有一天要爆发。
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电影推行娱乐片政策,立刻中国电影人卷进拍片赚钱的大潮中,不管是老导演还是新出道的导演,都是一拥而上,扎入到娱乐片大潮中,但是,这种乱哄哄没有方向的拍电影为了赚钱的行为,最终是生成出一堆五花八门的垃圾电影。
很多导演都没有达到基本的掌镜能力,自以为撷取一些吸引人的题材,就能够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最终的后果,就是让中国电影受到一次严重的重创。
当年的电影人人人投拍娱乐片,就像今天的自媒体一样,门槛低,但自身储备不足,导致娱乐片风起云涌之后,却是惨不忍睹。
峨影厂导演王冀邢后来曾经拍过大获好评的《焦裕禄》,但当年他也无奈地投身到娱乐片大潮中,1988年他导演的《血魂》就是其中的一部。
现在看来,这也是一部最容易看出是模仿《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娱乐片,影片里的镜头,很多都是直接仿自《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我们不妨去比较一下:
1、 两片开头,都是反方军官,进入地下室的画面。
两片的运镜方式是完全一样的,镜头都是放在下行通道的中间地段,先对着入口处,表现人物进入,然后摇移到朝下的通道末端。
但可以看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高明之处,是进入地下通道,通过一组镜头,表达人物前进的路径,镜头共计5个,节奏叙事井然,层层递进,交待人物是如何进入到最终的会议室的。
而《血魂》在镜头上就给人一种丢胳膊掉腿的感觉,镜头断断续续,没有一种连续的酣畅感,这反映出中国导演对镜头运用的不自觉、不自然状态。
2、 小巷里追逃,然后来到教堂钟楼处。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钟楼的一场戏给人印象深刻,钟楼也是萨拉热窝的标志性建筑,把一场战斗,放在钟楼上,很有地域性特点。
当然,《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的钟楼战斗,有一点牵强附会之处。当时瓦尔特接到假情报,前去与情报员接头,作为久经考验的瓦尔特如此轻敌,实不应该。
而在敌人做好充分埋伏的情况下,瓦尔特竟然能够反败为胜,横扫伏军,实在有一点接近于抗战神剧的水平了。
《血战》里的张丰毅扮演的男主角,被上司支派去送密件,路上不知为什么,遇到一帮人的追杀,然后也进入了小巷,三花两绕,也来到了一座非常形似《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钟楼的教堂,在这里来了一番莫名其妙的对杀。
3、 瓦尔特拳。
当年《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公映,瓦尔特拳风靡一时。当时《少林寺》还没有推出中国功夫,所以瓦尔特拳对中国观众还是挺有杀伤力的。
瓦尔特拳简单、粗暴、直接,似乎也挺实用。中国电影很少用这些拳脚来展示功夫,但在《血魂》里,却出人意料地鹦鹉学舌了一回。
《血魂》中,最后张丰毅扮演的男主,押着敌头目,来到了游击队的所在地。张丰毅双手执枪,根本用不着与敌头目展开拳脚相斗,但电影却莫名其妙地让张丰毅放弃了枪械,主动提出与已成手下败将的敌头目来一番空手搏击,于是,在影片里让两人的关系,拉上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真假瓦尔特打斗的设置。
两片的拳脚套路基本是一致的:先是敌方比较强势,把正方一方打倒在地,然后,倒地者鲤鱼打挺,反戈一击,连出几拳,把对手打到高坡之下,人仰马翻,从坡顶滚到坡底。
《血魂》里这段打斗,可以看出,完全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是为了效仿《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而硬性地插进了一段本来用不着的拳打脚踢。
其它类似的镜头: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优点,中国电影没有学习,反倒是电影里的皮毛,被食洋不化地纳入到电影中,最后是徒增笑耳。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长处在哪里?
一是多事件叙事。影片前半部分是找出奸细,后半部分是破坏敌人的运输计划,其中还穿插转移游击队到后方的插曲。整个电影内容比较丰富,一环套一环,电影既有查找内奸的逻辑推理元素,更有摧毁敌人火车的火爆场面,斗智斗勇的段落在电影里都有了,所以看起来内容非常的饱满。
而《血魂》里也有人物身份的逆转,但事件过于简单,一直是敌人围剿我游击队的主线,最后的结局是非不分,让人瞠目结舌。
二是镜头比较开阔。即使现在看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镜头也比较通透、流畅,丝毫没有过旧笨拙感觉,今日好莱坞惊险片的叙事风格,都可以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看到。
《血魂》的镜头可以看到中国电影的通病,本质性上是镜头呆板,迟滞不动,让观众失去关注兴趣。
近年来,票房出色的影片如《战狼2》《红海行动》背后都有香港导演的发挥作用,其原因正是如中国导演黄建新所说的,香港导演的运镜风格比较新潮,标志性的特点,就是香港导演用镜时,人物在运动,镜头在运动,电影里具有一种强烈的动作感。《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现在看来,与这种运镜方式是如出一辙。
三是人物刻画生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最大的特点,是人物之间存在对话,通过互动的谈话,来交待人物的内心世界。而《血魂》里,却没有一句完整的对话,人物性格支离破碎。
拿《血魂》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比较,实在是贬低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两部影片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电影。但《血魂》里袭仿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一点皮毛,不知为什么不多学学成功电影的情节表现能力,走上了一条歧路。
《血魂》连导演王冀邢都认为拍的不怎么样,但却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影片发行后,卖了三百多个拷贝,赢利一百多万元。但这种拍片方式,却是后患无穷的,是不利于电影业的发展的。
后来,王冀邢急流勇退,拍出了带有中国电影风格的人物传记片《焦裕禄》,找到了自己的拍片感觉,可见,一味地学舌外国成功影片的拍片技巧,而失去了中国特质的品质风味,显然是不足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