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Raf Simons 加入 Jil Sander。这个崇尚极简主义的品牌为设计师扩充了设计语言,从这一时期开始,色彩开始出现,这意味着黑白灰之外的情绪涌入了他的时装。他的多愁善感为 Jil Sander在一丝不苟外带来灵动的活力,那是个缤纷的时代,同时也开启了 Simons 下一阶段更为丰富的时装表达。
第二季设计同样精彩,他继续着服饰与美国文化的连接,而作为媒介的是安迪 · 沃霍尔、《十三号星期五》、《魔女嘉莉》、啦啦队彩球等有着显著区域限定的流行符号。伴随着口碑与商业的双重正面反馈,Raf Simons 对美式文化的解读在接下来的两季设计中变得更加先锋和抽象,他迫切地去诠释更加宏大的主题,但过于艺术化、考验搭配技巧的成衣将一部分消费者拒之门外,于是口碑与商业的天平开始歪斜,这也导致他与CK提前八个月终止了合同。这件事引发了行业内的集体反思,艺术表达应该在哪里浅尝辄止,设计师是否应该向下兼容,以免走入曲高和寡的死胡同?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一个立足于大众市场的美国品牌,在成衣中加入太多文化隐喻反而成了一种累赘,买衣服的人不会因为深刻的故事而付费。
Raf Simons 是后安特卫普时代最重要的比利时面孔,他的设计影响了欧美流行文化的走向,包括Ye、Rihanna、Travis Scott、A$AP Rocky、 Big Sean 和 Drake 等时尚偶像都是他的追随者,甚至在歌曲中向他致敬。缺少文化土壤的我们或许很难理解 Simons的设计对于欧美世界的重要性,但是他的时尚通过解码、复制与模仿,成为了以“潮”为后缀的时装门类。
专题策划 :华意明天时尚内容中心
视频剪辑:飞讯视频 版面设计:bbbird
文章撰文:Dadax 图片编辑:Greg B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