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古建筑开阳古堡:千年遗梦之“北方楼兰”

开阳堡位于河北省阳原县浮图讲乡,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开阳堡即战国时期赵国代郡之安阳邑。《史记赵世家》载,赵主父--武灵王封长子章为代郡安阳君,西汉、东汉时称为东安阳县,治所即开阳堡。这是有明确记载的阳原县境内,最古老的县城和村庄,故开阳有“开阳原县村庄先河”之说。

现今的阳原县城与开阳堡比起来,其建城史竟晚了一千多年,所以当地人有“先有开阳堡,后有阳原城”的说法。从唐代开始,开阳堡进入鼎盛期,当时,人们按照“九宫八卦”的设计理念重建开阳堡,其主要街道呈井字形相交,寺庙建筑则按八卦之义定位,整个古堡布局规整,庄严大气,有“灵龟探水”之美称。

明朝时期,开阳堡因其处于要冲之地,再次得以营建,唐代旧制被承袭下来,而且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今。这在各地城堡中是极其罕有的。曾经商贾云集,生意兴隆,但从清代中期到民国,受环境恶化、战争摧残等因素影响,开阳堡迅速衰败下来。

从格局来看,开阳堡更类似于晋北地区的明代军堡。明代军堡与关隘、墩台、烽燧、长城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成的防御系统,具有极强的战略纵深。军堡早先内居住着戍边的将士及家属,内部实行军管,由守备或操守负责统领。当地居民也说开阳堡里最早是驻军的,不住平民。如今城墙的四角还可以看出明显的墩台遗迹,墙体四周有凸出的马面十六座,这是为了防御和巡查用的,敌人来犯时可以进行对角线射击,是明代军堡的标配。

开阳堡长宽约为300多米,土城墙依然保留了原有的轮廓,有的地方基本完好。城堡只在城南侧开城门一处。城门上下为青砖和条砖垒筑,门洞内的铺路石被行人车马踏得光滑如镜,至今仍是出入的主要通道。开阳堡内的街区为井字结构,分为9个部分,史称“九宫街”。目前,街区还保留着“乾三连”和“坤三连”的格局,其他街道仍能看到依照八卦图建造的一些痕迹。

开阳门为古堡南门,也是唯一的堡门,其上有玉皇阁。门、阁均建于唐代,后世虽有重修,但仍保留唐代风格,因而其文物价值极为珍贵。玉皇阁面山(太行)临水(桑干),博檐翘角,有凌空欲飞之势,为开阳古堡的标志性古建筑。

开阳门外,右(西)为关帝庙,左(东)为关帝庙的戏楼,开阳门正对着的(南)为弥勒殿,以开阳门为主的4座古建筑围起一个相对封闭的乡村广场,千百年来,它无数次的承载了开阳堡人最看重的宗教和娱乐活动。开阳门内,正对着堡门建有城隍庙,它是开阳堡曾经辉煌的最好见证。因为在古代,只有县级以上的治所才有资格拥有城隍庙。开阳门东侧还建有一座观音殿。据说,旧时的开阳堡共有3座观音殿。

专家认为,开阳堡最宝贵的价值在于保留了千年古城的整体风貌,为研究唐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06年4月,开阳堡村被省住建厅、省文物局列入河北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被国家住建部评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3月,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中国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单,开阳堡村位列其中。

开阳堡独特的建筑艺术遗韵和广袤的地域风貌,折射出的是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的积淀,它鲜活的载体上布满特殊的时空感,是无法复制的塞外记忆。历史文献对于开阳堡的记载若有若无,考古挖掘也尚未得出可行性论证。这古堡寂静、苍凉、破败,所有关于它身世的故事,只有岁月知道。

开阳堡,有北方楼兰之称,这座神秘的古堡,有深厚的历史,千百年来的兴衰荣辱,它都默默的见证着。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古建世界,我们不仅仅只做古建筑!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