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第十九任国君鲁俀进入在位执政第一年。
本年春天,周历正月,鲁俀正式即位成为鲁国的国君。春秋记作“公即位”。基本上每一任国君一上来,我们都要掰扯这件事,有没有写正月啊,有没有写即位啊,可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从鲁俀的父亲也就是鲁兴开始,就是“公即位”。到了鲁俀这一代,鲁俀虽然是依靠政变被推立上来的,但是这个政变在鲁国国内波澜不惊,没有发生什么混乱,鲁俀在政变之后自然而然地继承了鲁国国君这个位置,所以他是正式即位的国君,春秋记“公即位”。这已经是两代“公即位”,换一个角度来说的话,也就是鲁国从第十三任国君鲁息姑,也就是我们讲春秋以来所出现的,因为继承法变化导致的一系列的风波,到了鲁俀这一代就算是正式落幕了。从此以下鲁国人就不会再讨论,是一即一及啊还是嫡长子继承啊,不会讨论这些问题了。那么鲁国的继承制度也相对的成熟平稳,这么一路走下去。
同样是本年的春天,鲁国的公子鲁遂前往齐国,为鲁俀亲迎新媳妇。我们之前讲过,去年的时候鲁遂和齐国的国君齐元两个人密谋,决定要推鲁俀做鲁国的国君。当时,齐元希望得到的是一个和齐国友善的鲁国,现在鲁俀上位了,鲁遂马上就和齐国联姻,就是为了向齐元表达,您看,您希望办的事我可没敢耽搁。
但是这个事办得有点儿太急了。我们要注意,鲁国的先君,鲁俀的父亲鲁兴,去年二月去世,古人讲究所谓三年之丧,我们之前讲过,三年之丧是头尾三年,少的时候是二十五个月,多的时候是二十七个月。可是如今,鲁兴去世刚刚十二三个月,这时候鲁俀还是在服丧期间,怎么能着急娶媳妇呢?这不合礼数啊,所以鲁遂这个行动就在某些地方受到别人的指责。
但春秋对鲁遂做这件事情的态度比较有趣。春秋在记录某个公子恣意乱为的时候,就会把他“公子”这个代表地位的称号抹掉,只称他的名字。可是鲁遂虽然让国君鲁俀在服丧期间娶妻,春秋仍然称鲁遂为公子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鲁俀在服丧期间娶亲,虽然不符合他个人的道德,他是道德有失,但是从鲁国整体的利益来说,是符合鲁国的利益的。
鲁国的先君鲁兴在去世前的几年,每天都在忧心的就是齐国的入侵,即使到本年为止,齐鲁之间理论上说,仍然处在战争的状态。鲁国老的国君已经死掉了,新的国君刚上来,没有威望,众心不服,这是鲁国最虚弱的时候。而齐鲁之间的纽带也就是鲁兴的夫人出姜,在去年被赶回齐国了,也就是这个纽带也断掉了,缺乏私下的沟通管道。如果这个时候,齐国突然不知道犯了什么毛病要来攻打鲁国的话,那鲁国靠什么来抵挡。所以鲁俀即位之后,马上和齐国联姻,这样让双方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友好比较喜庆的氛围之内,可以降低敌对的关系,这是符合鲁国利益的,那么春秋自然要严肃以待。
当然,我就这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