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禁毒人、最高端的毒品实验室、最受欢迎的禁毒微课程、最具缉毒特色的动漫……继浙江公安今年初发布2019年禁毒工作“十案”“九最”之后,“浙江禁毒十法”再度令人关注。
浙江省禁毒工作十法主要内容是:高质量集群打击技战法、“云上禁毒”情报研判法、病残涉毒人员收治工作法、毒情监测系列工作法、新精神活性物质治理工作法、易制毒化学品信息化管理工作法、涉毒违法犯罪“监所挖隐”工作法、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法、外国籍人员涉毒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法、禁毒宣传教育“最美”品牌建设做法。
“这是浙江公安成立禁毒专业队伍20年来工作成果的系统总结与浓缩精华。”浙江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王双全说,近年来,浙江自觉对标“三地一窗口”政治定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以构建“六全”毒品治理体系为主线,全面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持续加强省域毒品问题综合治理,着力推进毒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打、防、管、控、宣、戒、评等多个禁毒领域实现新突破,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禁毒高辨识度的毒品治理新路子,在全国综合考评中连续3年获得优秀等次,跻身第一方阵。
专业打击聚力防控风险
6月23日,“禁毒档案20年”档案封存仪式在杭州举行,浙江禁毒史上一批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珍贵档案资料被封存,包括首次对外公布的浙江禁毒“20年20案”、视频照片档案等。
坚持以打开路,向集群要效能是浙江禁毒工作的鲜明特点,是浙江禁毒工作十法之首。
浙江省禁毒委副主任、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刘静介绍说,毒品犯罪是隐性犯罪,就好像“石头下的蚂蚁”,不主动揭露就发现不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禁毒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专题调研禁毒工作,始终要求放开打、狠狠打、打深打透。
浙江相继组织开展打击新型毒品犯罪、打击涉外毒品犯罪等专项打击行动,坚持小案办大、大案办精、精案办铁,总结形成“情报引领、统筹经营、内外协同、全警作战、质量优先、拔根起底”高质量集群打击战法,云上线下、以专制专,实现一案抓人多、判得重、效果好,为全国缉毒打击贡献了“浙江方案”。
2019年9月,公安部在宁波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浙江集群打击模式,部署15个省28个重点市采取“X+浙江”模式开展“集群打零”专项行动。仅2019年,浙江省利用该战法破获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32起、省毒品目标案件126起。据统计,2015年至今,浙江省累计破获毒品犯罪案件2.5万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4万人,缴获毒品3.4吨。
“监所挖隐”工作法是浙江独辟蹊径的创新工作法之一,通过建立完善线索挖掘、精准落地、奖励兑现等工作机制,2019年4月以来,全省共获取涉毒线索2300余条,抓获涉毒人员1400余名,初步形成缉毒打击新增长极。
隐性吸毒人员预测和“毒驾”精准查处模型、浙江公安禁毒情报分析系统……伴随着“云上公安、智能警务”大数据战略的推进,“云上禁毒”新机制应运而生,探暗网、触深网、摧明网的主动进攻态势正逐步形成。
浙江省禁毒办常务副主任、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陈斌介绍说,浙江坚持数据第一驱动、情报第一引领,汇聚数据平台、警种资源诸要素,开发团伙靶向分析等13个实战模型和65项查询分析功能,努力构建以主战平台为依托,“一体多联”禁毒情报作战新模式,逐步形成省市共研、市县共联、警种共融、队所共战缉毒新机制。同时全力推进吸毒人员智码管控系统研发和试点应用,完善智能风险动态评估体系,有力提升吸毒人员管控信息化水平。
吸毒人员肇事肇祸风险高,易制毒化学品流失风险大,浙江以排查整顿为重点,聚力防控风险隐患。疫情期间,共发动禁毒警力2.7万人次、禁毒社工9.2万人次、志愿者36万人次,累计排查吸毒人员34.8万人次,严密管控高风险对象673名、疑似病例95名、确诊病例3名,累计审批易制毒化学品许可备案5万余件,有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精准预防打造坚固防线
6月3日虎门销烟纪念日,浙江举办2020年“全民禁毒宣传月”启动暨“白衣天使向毒品说不”公益广告片发布仪式,邀请李兰娟院士担任“浙江省禁毒宣传形象大使”并向全社会发出禁毒倡议。活动结束仅24小时,微博平台网络点击量超2000万。
这是浙江找准节点开展精准宣传的典型事例,也是禁毒工作十法之一——坚持新时代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理念,走精准化、品牌化、全民化禁毒预防宣传融合发展之路。
坚持预防为先,浙江开展“全覆盖”的禁毒预防宣传,以学校为主阵地,加强娱乐、经营性服务场所、农家乐、民宿、渔区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精准预防宣传,构筑禁毒“防火墙”。每年组织开展“最美禁毒人”评选活动,启动三年百场禁毒文艺巡演活动,创新在线禁毒宣传“网购+”“滴滴+”“娱乐+”,打造全民禁毒防毒的坚固防线。
浙江部署开展“三清一创”等专项行动,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工作意见,列出“四张清单”,实施“三色处置”,相继解决收戒收押、医疗保障、分级负担等政策性保障性难题。推动省余杭强制隔离戒毒所完成500张床位建设任务并正式启动收治,新建了一批病残专区、专室和兜底性场所。实现历年累积的社会面病残涉毒人员全收全控,提前完成省委深化改革重点攻坚任务。
科技赋能、立体监测,浙江禁毒部门建设形成“天上无人机智能铲毒”“地下污水毒情监测”“人员毛发毒品筛查”等融合“天、地、人”为一体的毒情监测系列工作法,组织开展“清隐除患”专项工作,全覆盖实施毛发吸毒检测,七类重点人员毛发检测率达99.6%,年均检测10万余人次。首创“拍花识毒”新技术。2015年以来,全省查处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2207起,处罚2216人,铲除罂粟等毒品原植物23.3万余株。
四融四筑、精密智控,浙江针对吸毒人员服务管理自有妙招。浙江把“枫桥经验”精髓融入禁毒工作特别是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之中,走出一条富有浙江特色的戒毒管控之路。
记者了解到,浙江所有县(市、区)及1378个乡镇(街道)成立禁毒办,31469个村居均建成禁毒工作站或确立禁毒联络员,7.08万个“四平台一中心”网格将禁毒融入日常工作。总结推广台州“苍穹”一张网系统、余姚“低塘经验”,实现吸毒人员全周期管理服务。组建一支5763人的禁毒社工、近20万禁毒志愿者及兼职网格员队伍。
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2014年以来,浙江省现有吸毒人数从12.3万人降至7.2万人,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由32起降至零发生,复吸率从27.0%降至1.2%,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的满意度稳步上升至98.1%,科学评价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效能指标实现“三降三升”。
青少年是涉毒易感群体。浙江承接并运维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数字化平台,组建高校禁毒公益联盟,扎实推进场所禁毒预防管理工作,列入省平安考核常态化暗访项目,全力构筑严密的禁毒防线,联合多部门下发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三年工作规划,未成年吸毒人数年均降幅达12%。
综合治理提升禁毒水平
禁毒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浙江禁毒工作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放松,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年召开会议听取禁毒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禁毒工作难题。省政府每年组织开展全省禁毒工作专项督导,覆盖所有设区市和重点县(市、区)。年度禁毒工作列入省平安综治过程性指标考核内容,常态开展禁毒工作专项督导,成为推动各地禁毒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抓手。
浙江高标杆推进禁毒示范创建,杭州、温州获评“全国禁毒示范创建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全省首批确定15个县(市、区)开展禁毒示范县(市、区)创建。加大禁毒重点整治力度,近两年来确定1个县(市、区)为省级通报警示地区,14个县(市、区)为预警提醒地区,对7个县(市、区)发出禁毒工作意见函;由省委政法委、省禁毒委联合进行约谈,限期完成整改。
新精神活性物质治理工作法是禁毒十法之一。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第三代毒品”或实验室毒品。近年来,浙江成为全国最早启动实施排查化学实验室、最早启动整治互联网化工平台、最早参与国际合作办案的少数省份之一,率先走出一条新精神活性物质治理新路。积极开展新精神活性物质预警监测、防范管理与打击治理,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新精神活性物质治理工作意见,促进部门协作配合,实施全链条管控、全过程挤压。
数字服务、信用监管,浙江积极探索形成易制毒化学品信息化管理工作法。根据国家禁毒委部署,全力排查整治推进专项工作,全面强化对芬太尼类物质等新型毒品监测、排查、管控和打击措施,共约谈整治全国性互联网化工平台6家,依法处罚相关违规平台网站。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最多跑一次”改革,首聘20名禁毒化学专家,建立易制毒协会150余家。率先建立易制毒化学品企业信用系统,实现391家甲级信用企业购买审批网上“秒办”,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作为公安行政管理的唯一内容,列入省政府“信用管理”范畴。
随着禁毒现代化综合治理的前进步伐,浙江禁毒水平不断提升。以胡建江、叶征洲、徐凯军等一批缉毒英雄以及乐清徐志英、奉化沈国军、舟山“东海渔嫂”等一批热心禁毒事业典型的不断涌现,为浙江禁毒事业默默奉献力量,为“重要窗口”展示禁毒工作者新形象,让“禁绝毒品、人人有责”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