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五史》中汲取管理智慧:秦晋殽山之役

原文: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子曰:“汝军即败,必于殽阨矣。”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于殽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缪公素服效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殽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

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封中殽尸,为发丧,哭之三日。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哗,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番番,则无所过。”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君子闻之,皆为垂涕,曰:“嗟乎!秦缪公与人周也,卒得孟明之庆。”

点评:从古至今,总会出现忠臣、奸臣、佞臣,不管出现什么样的臣子,只要主流是忠臣就行,只要忠臣占绝大多数就行。从古至今,总会出现义士、爱国之民、英雄、汉奸,不管出现什么样的公民,只要主流是爱国之民就行,只要爱国之民占绝大多数就行。孙子兵法上讲,长途跋涉进攻敌国,要速战速决,如果陷入胶着状态、持久状态,则后勤难以保障;在胶着状态与持久状态情况,则需要利用敌国本地资源来保障后勤供给,如果不能,肯定会打败仗。蹇叔、百里傒两位贤臣对秦国不远千里进攻郑国是有清醒认识的。远途进攻,很少有能取得胜利的。所以,蹇叔、百里傒反对秦穆公进攻郑国。而秦穆公误以为蹇叔、百里傒怯战与唱“对台戏”。孟明视,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史称孟明视,是秦国总理百里傒的儿子,任职秦国大夫。西乞术,姓蹇,名术,字西乞,是秦国大夫蹇叔的大儿子。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世称白乙丙,是蹇叔的小儿子,任职秦国大夫。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

当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秦军进军偷袭郑国时,被郑国商人弦高泄密告之郑国作好了防范。秦军进攻郑国无所得,只好灭亡了行军路上的小国滑国,晋国在殽山设下埋伏,致使秦国全军覆没,三位主将被晋国所俘虏。秦军殽山之役大败,主要原因与过错在于决策者秦穆公的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举一反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都有一点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好大喜功,居高位而自得,对下属的意见听不进耳,总误以为下属不服从命令。有些决策者对“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谏言无动于衷,甚至于举起处罚、追责的大棒来惩罚、打击进谏者。还有些决策者热衷于在阿谀奉承、吹牛拍马、歌功颂德中不可自拔,长此以往,危矣!任何决策都有利弊两个方面,都有优点与缺点两个方面,只要利大于弊、优胜于缺就行。从来没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决策,更无百害而无一利的决策。多听听下属不同的意见,不会死人,反而可以集思广益,权衡利弊。下属只要出于公心,平日里就有赤诚之心,是忠心耿耿之人,那么他们的反对意见与谏言就很中肯,决策者就要放得下身段、静得下心、耐得了烦,对下属们的反对意见与谏言就要听得进耳、进得了心。这样从善如流,肯定能纠正错误的决策,做出合理、科学的决策,能有效减少企业的损失。秦穆公最值得称赞的地方是他不诿过于人,他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反思与反省。执行者的行为失误对组织的伤害并不很大,但是决策者的决策失误却可让企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两者相比,孰重孰轻? 秦穆公不但不对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追责,反而重用与厚待这三位将领,最后一举打败晋军,取得了王官之战的胜利,一雪前耻。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