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这是张海洋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消防生涯的注脚。
张海洋是现任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消防救援站站长、二级指挥员。从事消防19年来,他始终奋战在基层一线,多次深入险境承担救援艰巨任务,累计参与处置火灾扑救、抢险救援等任务合计超万次,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贡献,取得了光荣的成绩。
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原公安部消防局“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21年度“沙坪坝最美应急人”、应急管理部“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22年被中宣部评为第七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战功累累的消防尖兵
2003年,张海洋在山东老家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消防兵。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出警时的“狼狈”。“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到了现场难免有点懵,也有点害怕。”张海洋告诉澎湃新闻,当时班长对他说:“以后经历多了,有经验了就不怕了。”
张海洋也确如班长说的那样,在后来的生涯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挑战,他也再无畏惧,始终奋战在第一线。
最让他难忘的还是汶川地震救援,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张海洋和战友们是第一批到达地震灾区的队伍之一,他们在北川中学开展救援。当时救援装备还没有现在这样齐全,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装备施救,难度很大。张海洋回忆,为了不对被困者造成二次伤害,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他和战友们大部分时间都靠徒手刨、铁锹挖,“抬预制板、破拆等都是用手”。
2008年512汶川地震救援,张海洋与战友用竹篓背出受灾群众。连续三天,张海洋没吃过一顿热乎的饭,靠面包和矿泉水充饥,想吃泡面没有热水,只能把冷水倒进泡面桶里,然后放在车子挡风玻璃上,让太阳晒着,等待面一点点泡胀了再吃,“后来这招也不管用了,因为天上开始下雨”。轮流休息时,张海洋就往车底下一躺,“因为不知道下一次余震什么时候会来”。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张海洋和战友们合力救出多名被困者,被总队荣记个人二等功。
如今张海洋已是消防站站长,但面对灾害时,他还是冲在最前面。2020年8月18日,嘉陵江洪峰过境,重庆市内多个区域被洪水吞没,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重大威胁。抢险救援中,张海洋带领战友们,用消防艇和绳索搭建救援通道接力护送群众上船转移,对腿脚不便的老人、小孩和瘫痪病人,他与队员趟水背到安全区域。
2020嘉陵江洪峰过境抗洪抢险张海洋救援群众。紧张的救援持续了两天两夜。经过奋战,张海洋率队疏散165名被困人员。因在水中浸泡太久,次日凌晨他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但他仍选择坚守,继续带领队伍清除淤泥、冲洗街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火焰蓝”的责任与担当。
据不完全统计,张海洋当消防员19年来,参与处置火灾扑救4500余起,抢险救援6000余次,抢救疏散1500多人。
“沙磁守夜人”守护千年古镇
张海洋的微信名叫“沙磁守夜人”。因为他所在的坪坝区磁器口消防救援站,承担着守护磁器口古镇的重要任务。
张海洋在磁器口古镇巡逻检查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磁器口站辖区面积共20.5平方公里,面积虽不算大,但其中包括多个社区,以及有着千年历史的磁器口古镇。古镇不仅是游人如织的著名景区,其中还有众多珍贵的文物古建筑,这些都是张海洋面对的风险挑战。
古镇建筑易燃,游客众多,流动性大。特别是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张海洋和队员们必须24小时待命,全员备勤。每年春节更是防范火灾的重点时间段,“消防安全了老百姓才能高高兴兴的过年”,张海洋告诉澎湃新闻,每到春节,对于消防员来说就是最紧张的时刻,“我已经连续19年年夜饭都没在家吃,每年都是和队友们穿着战斗服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
张海洋介绍,烟花禁放之前,除夕夜的火警非常多。出警返程途中就又会接到新的警情,一顿年夜饭总也吃不完。
除了守护古镇,周边社区居民的大事小情也是磁器口消防站队员们的心头事,张海洋说,“有些事情听着很小,但我觉得涉及到老百姓的事情就没有小事,都关系着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他记得,有一次周边社区一处居民楼失火,他率领消防员来到现场后,见一位老人在警戒线外焦急地大哭,原来是老人有几万元的积蓄还在屋里。他赶紧稳定老人情绪,问清现金位置,判断火势后冲进火场将老人的积蓄抢救了出来。另一次磁器口居民房失火时,他冒着生命危险从火场里搬出了正在燃烧,随时可能爆炸的煤气罐。
“我们居民看到他们这身制服,就会感到安心。”古镇的老居民陈敏清说。
张海洋对于群众得到认可感到十分欣慰。他经常说,消防员这份职业听起来自带荣誉光环,这个光环正是来自于群众的认可,自己要做得更好才能无愧于这个身份,“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就把它当作爱好去拼搏、去奋斗、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