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独角兽十年蜕变:13家独角兽企业 总估值1702亿元

当青岛以13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1702亿元的成绩单稳居全国第五、北方第二时,这座城市正以制造业基因与创新生态的深度融合,书写着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在2025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营经济”与“创新驱动”被赋予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当青岛以13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1702亿元的成绩单稳居全国第五、北方第二时,这座城市正以制造业基因与创新生态的深度融合,书写着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青岛独角兽十年蜕变:13家独角兽企业 总估值1702亿元

2015年,当杭州以12家独角兽企业领跑全国时,青岛的独角兽版图仍是空白。转折始于2018年,杰华生物以原创生物药“乐复能”的技术突破,成为山东省首家独角兽企业。此后,青岛独角兽的成长摁下了加速键:2020年6家,2024年13家,形成以歌尔微电子(223亿元估值)、卡奥斯(150亿元估值)、万丰飞机(112亿元估值)为龙头的产业矩阵。

仅仅六年的时间,青岛独角兽数量增长超三倍。据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上的统计数据显示,青岛已引进40余个独角兽项目,54家隐形独角兽企业形成后备军,其中9家入围全国500强。青岛独角兽企业分布于先进制造、医药健康、航空航天等七大战略新兴领域,其中歌尔微电子以223亿元估值领跑,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五年位居国家级“双跨”平台首位,万丰飞机则在低空经济领域开辟新赛道。

从青岛独角兽企业成长路径来看,青岛城投等国有资本的战略投资成为关键变量。2021年,青岛城投联合红杉资本等机构注资荣芯半导体,后者2024年估值达160亿元,成为芯片领域的新星。同时,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15个行业生态,其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187家制造企业实现生产效率提升40%。崂山区通过“五链融合”政策,集聚8家独角兽企业,形成创新密度北方第一的“雨林生态”。

在培育独角兽企业方面,与杭州数字经济“一马当先”不同,青岛独角兽呈现“双轮驱动”特征:一条是“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创新成长链,另一条是“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产业升级链。截至2024年,青岛已培育343家瞪羚企业、19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形成了“发现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于城市而言,独角兽企业作为“城市发展战略支点”的本质属性高度一致——它们既是创新要素的聚合器,更是城市能级的跃迁引擎。在全球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与质量,正成为衡量城市经济活力与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例如,杭州依托数字经济独角兽形成“平台经济生态”,深圳凭借科技金融独角兽打造“创新雨林系统”,都是其中重要的可参照模板。

相比而言,青岛独角兽企业则形成“传统产业裂变+新兴领域突破”的模式,成为青岛一个显著特色。一方面,依托海尔、海信等制造业巨头,孵化出卡奥斯工业互联网、日日顺智慧物流、聚好看等平台型企业。另一方面,在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开辟新赛道,万丰飞机的eVTOL研发、力神新能源的动力电池技术均跻身行业前列。

从目前来看,尽管青岛尚未诞生超级独角兽企业,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密度仍有提升空间,但其通过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突破的“双轮驱动”模式,为传统工业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样本。从杰华生物的实验室突破到卡奥斯的灯塔工厂,从万丰飞机的蓝天梦想到特来电的能源网络,青岛正在证明:制造业基因与创新生态的深度融合,能够催生新质生产力的爆发式增长。这种增长不仅重塑城市经济格局,更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范式。

原标题:青岛独角兽的十年跃迁:从“零突破”到“雁阵集群”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