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简洁,空间应当绽放出它应有的魅力 ”
——王亮
”
什么是最具有创新思维的设计?重庆素说设计机构、香港素说国际设计公司联合创始人王亮给出的答案是私人住宅。相比商业设计与公共空间受制于某一范畴的限制,私人的住宅空间,虽然私密,却可以真正地百花齐放。
设计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自幼学习美术,并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美院任教的王亮深谙空间设计中所蕴含的文化及艺术,致力于居住文化的研究,力求将当代艺术、绘画、装置融入于生活之中。
这样的王亮让更多青年设计师找到了一个可以模仿、借鉴的榜样范本。私宅设计成就了王亮,同样的,他让这个曾经总与“装修”概念混淆的设计门类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生活之美与艺术之美,在空间的对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可否认,由于设计自身的特殊属性,让设计师们不能像艺术家创作般洋洋洒洒,但这种束缚却并不能阻挡那些渴望通过作品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设计师,王亮是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每一次都在用“把自己逼上绝路”的决绝之心。这也让他成为圈内特别拼的人,而他也一直用“勤奋”二字在激励着更多青年设计师,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风格不是形式的一致,而是精神的贯彻
从最初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师,到现在拥有自己独立的重庆素说设计机构、香港素说国际设计公司,王亮一路走来收获颇丰。
王亮所耕耘的中国高端私人住宅领域,正是中国主流精英阶层,在居住观,甚至生活价值观、美学价值观演变的缩影,而这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会整体对美与生活观的演变趋势。
用心去设计、去体会生活,通过设计师之手,哪怕是再小的空间也可以变得非常灵活美观,达到人和空间和谐,这便是设计的力量。
王亮认为,好的设计应该是人与空间的高度和谐,人与空间、人与光、人与物产生的一种互相和谐的状态,无论是在心灵、还是生活层面上都是合适的。设计师不是商人,但是他要有商人的触觉;设计师不是艺术家,但是他却又有艺术家的气质,这便是设计的魅力。
在从业者众多的住宅设计领域,很多设计师都在充当着跟随和模仿者的角色,却总有人不愿落于窠臼,积极从这种固态的模式,不同语境中,捕捉挖掘空间里的人物感受,展现在大同社会的背后,属于每一个空间的独特气质。
《访谈实录》
记者:王老师您好,这些年您在设计中所坚持的核心设计理念是什么?
王亮: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去风格化的设计,把有爱和有温度的生活理念,融入到一些毫无情感且冰冷的建筑空间中去。用我们专业的手法和视角去实现客户更加美好、更加丰富的一些生活方式。
记者: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设计师应该如何更好地结合实事,做到一个引领者的角色,对此您有着怎样的看法?
王亮:我认为设计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在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我看来设计师的角色不仅仅是引领者,他更是一个传承者和批判者。
随着近来传统文化的不断消亡,设计师肩负着传承与传播的重任。很多设计师已认识到这一点,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及设计手法为中国的设计带来新的生命力,成为文化的传承者。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记者:国人自古住宅都会讲究“风水”与“周易”有人说这是迷信,作为一名资深的设计师,您是怎么看待这些传统知识在设计中的存在与应用的呢?
王亮:作为设计师来说,风水是我们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之一。设计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要考虑很多风水问题,有经验的设计师会在设计之初就预见到这些问题,并尽可能规避这些问题,让空间更加舒适。
总而言之一句话,利人之地一定风水大吉,因为风水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堪舆学(风水学),它是一种神秘的东方科学,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财富。
其中体现出了东方特有的哲学观和宇宙观,这些东西如果用好了,可以影响我们现在乃至未来的生存环境,是能造福社会的。
记者:当下文化的多样性和流动性也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一个发展平台,那您是怎样看待未来的一个设计风格的发展趋势的?
王亮:未来的设计风格一定是去风格化的设计,去繁从简,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我看来“去风格化”是一种艺术流派,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装饰风格。通过运用表达艺术的方法、手段和内容进行最大限度的削减,由此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而获得艺术的本质。
当前的家居设计通过去风格来体现空间美学的价值思考,简约主义成为审美观念的一种传承,另外,去风格的生活态度也逐渐融入到生活中催生出了新的生活场景。在我看来设计源自于生活。经过这些年,一路走来,我发现越是平凡简约的东西越经得住岁月的历练和检验。
王亮简介
重庆素说设计机构、
香港素说国际设计公司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
高级室内建筑师
重庆市建筑室内设计联合会理事
重庆高端设计联盟副会长
4040中国设计杰出青年
重庆青年设计师俱乐部理事
所获奖项
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台湾室内设计六艺奖、 thyssenkrupp杯设计大赛中国国际空间设大奖DAIKIN
室内设计大赛金奖、中国住宅设计精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