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福布斯排行榜发布,王文银以110亿美元的身价位列中国富豪榜第十三位,力压雷军和李彦宏。
王文银,他是谁?他又是如何做到身价千亿的?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
一、不甘平庸,10元闯荡深圳
王文银出生在安徽的乡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王文银每天放学之后就去割草喂猪,周末还帮父母做农活。
虽然经常帮助家里干活,但是他也没有落下学习,1989年考上了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每个月400元,几乎是当时上海平均工资的2倍。
但是,王文银很快就干不下去了,因为这份工作对他来说过于安稳,一眼就能看到头。于是他选择辞职,去深圳。
乘火车,倒汽车,坐拖拉机,终于到达了深圳,兜里只剩下10元钱。
没钱租房子,他就住桥洞。专业不对口,他就放弃大学文凭,用高中文凭找工作,最后找到一份仓库搬运工的工作,直到第一次发工资之后他才从桥洞中搬出来。
二、刻苦做事,积累最初的创业资本
找到搬运工的工作后,王文银并没有马虎对待,反而将仓库中的几千种物料编码都背了下来。当有人询问物料信息的时候,都来问他。
不仅如此,仓库中的物料信息老板一问,他都能对答如流。这种对工作的极致负责,让他得到破格提升的机会,很快就升职到工厂生产物料控制总经理。
升职后的王文银宁并没有懈怠,亲自跑销售,一年跑遍全国500多个城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了300%。
他出色的表现被一家日企看中,以年薪百万加2个点提成的条件挖走。在这一年中他就依靠拿提成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2000万。
后来因为一件事,王文银与日本的一位销售出现分歧,王文银的判断基本正确,但是老板还是选择相信了日本销售,最后几千万的债款没有追回来。
因为这件事他受到的刺激很大,他发现日本老板根本不信任中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于是决心要自己创业。
三、三次“豪赌”,身价千亿
很多和王文银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疯子”、“赌徒”。其实王文银并不是真正的赌徒,他只是详细自己的眼光。
1997年金融风暴,所有的厂商租金大幅降低,生产设备也滞销。
王文银判断市场形势,逆流而上,用库存压力和供应商谈判,最终让供应商答应分期付款,以10%的定金方式把设备卖给他。
这一次,让王文银拥有深圳最大规模的厂房。金融危机过后,电源线进入旺销期,这一次王文银赚了很多,也在行业内打响了名头。
2003年“非典”席卷全国,导致行业资源价格也随之下降。
这时的王文银又看到了商机,在国内外大举买进矿产资源,将原先的产业链延伸到了最上游的采矿、冶炼领域。
随后,又花巨资买下了铜陵铜杆线生产项目,让王文银一举成为铜行业的最大“庄家”,不必受制于原材料忽上忽下的价格限制。
2008年的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王文银再次看到了商机。他并购了大批的欧美铜加工企业,并以低价入手了几十万吨的现货铜。
金融危机过去,价格回归正常,他并购的产业和现货铜为企业带来了百亿的营收。
四、一穷二白想实现财富自由,一定要敢闯敢拼
没有哪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在创业前就一定能确保自己能够赚到钱。
创业需要资金、技术、场地、人脉等等各个条件,谁也不知道哪个方面会出问题。
但是,想要创业又不想承担一点点风险,根本是不可能的。
很多时候创业就是做别人做不了的事,做别人做不好的事,这样才能够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让创业变得切实可行。
作为普通人,如果你想要实现财富自由,想要实现人生价值,就一定要敢闯敢拼。闯了拼了才有成功的机会,不然只能归于平庸。
不过,冒险不等于盲目,创业前先仔细的分析自己,适不适合创业,是不是对创业的项目感兴趣,是不是真的了解项目,项目的市场前景到底如何?
莽撞的创业很可能导致失败,但精心准备的好的项目,只要你排除万难去执行,终有可能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