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体育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期

近日,市政府印发《郑州市体育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35年)》,围绕加快发展现代体育服务业、推进体育+多业态融合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提质升级等重点领域提出系列有力举措,打造国家一流体育产业强市,使体育产业成为郑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到203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800亿元,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我市体育产业 呈现蓬勃向上态势

郑州市2022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431.06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190.61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50%。其中体育制造业增加值52.70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131.93亿元,体育建筑业增加值5.98亿元。

体育产业载体逐日增多。郑州市拥有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个、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3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8个、省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1个,均发展成为支撑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体育产业主体不断涌现。截至2022年年末,郑州市体育产业法人单位总数量达到7466家;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达到6.40万人。企业数量的大幅增加,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用品制造和体育服务业的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主体支撑。

体育产业市场持续激活。2022年郑州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金额2748.59元,按照2022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82.80万人计算,郑州市体育消费总规模352.59亿元。体育消费水平大幅提升,消费潜力持续激活,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

到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平方米以上

郑州体育产业发展目标是什么?体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型业态不断涌现,郑州都市圈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65%;到203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8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接近4%,体育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到2035年,体育龙头企业达到5~10个,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3~5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2~3个。

数字化转型日益加速。体育生产数字化能力不断提升,体育制造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比例不断扩大,数字体育产业创作与生产不断加速。到2035年,重点打造3~5个体育元宇宙典型示范场景,推动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

体育消费提质升级。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0.90块,人均体育消费达到2000元;到203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平方米以上,人均体育消费达到2500元。

加快发展全龄、全时、全域生活性体育服务业

赛事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内容。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郑州马拉松、巩义市冰雪运动……近年来,一场场精彩赛事,让郑州一次次出彩出圈,呈现出郑州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之势,展现了郑州的文化底蕴与城市风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规划》提到,我市要加快发展现代体育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体育场馆服务等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全龄、全时、全域的生活性体育服务业,重点推进体育中介咨询、体育法律服务、体育金融服务、体育信息服务、体育创意营销、体育产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体育服务业发展。同时,推进“体育+”多业态融合发展。

记者 董艳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