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旅行的意义

新华社巴黎7月29日电 题:旅行的意义

新华社记者张百慧 乐文婉

28日,20岁的小伙阿布萨勒迎来了自己的奥运首秀。这也是他所在的巴勒斯坦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的首个比赛日。

这个夏天,第八次参加奥运会的巴勒斯坦代表团共派出8名运动员,参与6个比赛项目的角逐。在开幕式当天担任旗手的阿布萨勒是这八分之一。凭借一张外卡,他参加了男子拳击57公斤级比赛,并成为首个代表巴勒斯坦出征奥运会的拳击手。

28日下午,北巴黎竞技场的紫色拳击台上,身披蓝色战袍的阿布萨勒与瑞典选手易卜拉欣对垒。十分钟后,和许多预赛阶段的拳手一样,阿布萨勒完成了巴黎奥运会的“一轮游”。

场上时间不长,场下挑战不小。阿布萨勒与其教练艾哈迈德的沟通不是很顺畅。常居开罗的艾哈迈德无法前往约旦河西岸,平时只能远程监督训练,师徒二人在国际比赛期间才能见上一面。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合适的训练伙伴,阿布萨勒经常不得不与体型更大、体重更高的对手展开对抗,备战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尽管有关巴勒斯坦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但关于这个国家的奥运捷报却少之又少。巴黎奥运会信息网站上说:“目前还没有任何代表巴勒斯坦的运动员赢得过任何奥运奖牌。”或许,这正是阿布萨勒与教练突破重重险阻也要到巴黎的动力之一。

比赛终了,当裁判员举起易卜拉欣的手臂(表示获胜方)后,获胜的瑞典人给了阿布萨勒一个大大的拥抱,并顺势将这位失利者的手臂高高举起。在来自四面看台的欢呼和掌声中,阿布萨勒用手指指向了自己胸前的国旗标志。

走下赛场,无人陪伴的阿布萨勒行色匆匆地走过混采区。在记者的集体追赶之下,他终于停下脚步道出了此行的意义:“我在这里代表这面国旗和这个国家的人民……我来奥运会的目标是获得一枚奖牌,很遗憾今天我输了,但体育比赛就是这样。我不会就此止步,我的体育生涯已经开始,我将夜以继日地努力,希望四年后能让巴勒斯坦的国旗在领奖台上方升起。”

“重在参与”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名言。法国《20分钟报》评价说:“这句被人们用滥的著名格言本已精髓尽失,但在周日的拳击比赛中也许找回了一丝内涵和意义。”(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