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书院讲坛第17期|郭齐勇:“劝学的传统及其现代转化”

凤凰网湖南讯 (文/潘俞帆 图/潘俞帆 吴文思)中国是一个“好学”的国度,中国的文明是学习的文明。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到荀子的“学不可以已”、贾谊的“亲与巨贤连席而坐”,再到杨昌济的“真学问需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劳神费思而成”,历朝历代劝学、勉学、赞学的名篇名作不断。学之“为己”,还是“为人”?如何学以“成人”?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成就更好的自己?

屈子书院讲坛第17期|郭齐勇:“劝学的传统及其现代转化”

5月23日下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郭齐勇先生,莅临汨罗屈子书院,主讲“劝学的传统及其现代转化”,汨罗屈子书院执行院长、长沙理工大学教授王琦担任本次讲坛嘉宾主持。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郭齐勇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与国学院教授、世界儒学研究杰出人物郭齐勇

郭齐勇从劝学的传统、学习的文明和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学习三个方面,梳理了从尸子、荀子到张之洞等历代名家劝学的思想与智慧,讲述中国式的为学之道,为现场300多名听众及线上42.2万网友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郭齐勇首先剖析了中国劝学的传统历史脉络,指出中国古人虽然也不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式的功利性学习,但更多的是追求“为己之学”,为了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成人”、“完人”。学习的内容是六经,途径是研习诗书礼乐,目的是成圣成贤。

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老师的引领与言传身教十分重要。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身上肩负着传承“道”的责任,强调修齐治平,为国家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传承意识的人才。同时老师本身优秀的品质与行为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国文明是学习的文明,强调学而知之,肯定知识理性,最重视的是人文教育。郭齐勇认为,学习首先是学习知识、文化,其次是学做人,成就君子人格,做一个堂堂正正有尊严有格范的人。

郭齐勇指出读书分为两种,读有字之书,和读无字之书。学习,不仅是在书本中学习,还有在生活中学习。我们中国人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和开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国家与社会治理、科学与技术、身心协调发展及心性情才等修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不断反思、反省与提炼、升华,造就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质。并在教育、制度、科学技术、观念与价值层面都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从古至今,我们曾多次学习外国文明,通过相互交融使之本土化,从而成为更加优秀的文明。

现场观众

现场观众

最后,郭齐勇回顾了中国近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过程,指出中国的近代教育史是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近代教育全面接触、碰撞、交叉、整合的历史。中国现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我们应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开始,学习中外文化、学会互相欣赏。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郭齐勇强调,今天我们倡导学习是为了丰富与提升自己,成就健全的人格。既要求彰显出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要强调自律与道德修养。学习内容可丰富多样,但态度一定要专心专一,以修身为枢纽,以治国平天下为目标。

在中国教育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教育的全面性和主体性尤为重要。开放式的学习,国际化的视野都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积极学习、引进西方文化是有必要的,但同时也要坚持我们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主体性,在拥抱世界的同时深耕自家的文化经典。

屈子书院始创于北宋年间,曾称汨罗书院、清烈书院、屈原书院等。现在的屈子书院是在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李长春同志的支持下开始重建,于2017年端午节正式对外开放,为中国目前体量最大的穿斗式偶数开间的全木结构仿古建筑,地处湖南省汨罗市玉笥山北麓的屈子文化园内,具有展览、讲学与藏书三大功能。

此次论坛由中共湖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和中共汨罗市委宣传部指导,汨罗屈子书院、屈子文化园、汨罗市文旅集团和凤凰网湖南频道联合打造,汨罗市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湖南嘉树文化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和汨罗市弘安实业有限公司协办,全程由凤凰网湖南“风直播”面向海内外华人进行线上直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