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乐《从汉画像石中读汉代人的爱情和婚姻》

《从汉画像石中读汉代人的爱情和婚姻》

苌乐

《汉画故事》中有许多徐州地区出土的画像石,不仅能从其中领略到古代艺术品的精致美丽,还能学习到许多与徐州有关的历史。这本书中给我感触较深的主题之一是汉画中的爱情。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艺术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无数人歌颂这种真挚美好的感情。古人的爱情故事不仅藏在书籍、雕刻、铜镜中,也藏在比字画更加坚硬不易腐烂的汉画像石中。汉画像石上被雕刻出各种古人的生活场景,所以我们能更直观地读出古人缠绵缱绻的爱情和婚姻故事。

汉代统治者主张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与人相处多真诚朴实,相互之间情感距离很近,这种诚挚美好的感情落到石块上便成了一块块精美绝伦的汉画像石,给人们带来超越时空的感动。

图1

如图1,二鸟交颈。现实生活中,动物之间相互依偎的现象是常有的,将颈部交错起来不在少数,如在鹅、鹤等家禽、飞鸟中是常常见到的。这既非一般生理之可能,也不是神话传说,而是在艺术上为了表达人的一种思想感情,借助动物之体所造作。因为两颈相交,可以看出其相爱无间,颇有融为一体之感。喙上衔的鱼则象征多子。

古人表达感情多盘旋迂回,委婉含蓄,少有直白奔放的时候,这块汉画像石便借动物隐晦地表达了夫妻恩爱的美好感情。情至深处便缠绵交颈,肢体接触亲密无间,就像新婚夫妻喝交杯酒一样。

图2

如图2,连理树(三种)。汉代的艺术家已具备将树画好的能力,“连理木”和 “立官桂树”是有意而做的,被赋予了寓意。连理木亦称“连理树”或“连理枝”,画像石中的连理树交缠在一起,最初被当做谶纬祥瑞。《宋书·瑞志》中说:“木连理,王者德泽纯洽,八方合为一,则生。”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所作。后来在《长恨歌》中转变成为象征男女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借“连理树”来隐晦地寄托感情,愿夫妻间忠贞不渝的爱情如连理木一般难以分割。

汉代社会动荡,人民离乱,妻离子散,“道路安且长,会面安可知?”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下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呢?眼见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憔悴,真希望像连理木一样紧紧依偎在一起,再难分开!

图3

如图3,织布机旁的幽会。汉代画像石中有的也直白奔放地表达爱意,所谓“男女授受不亲”是后来礼教发展的结果,汉代人与之要放达得多。但是,表达爱情的汉画像石中还是多用“连理枝”和“交颈鸟”,这种简单直白地表达爱意的汉画石像还是少数。

一般农耕时代,妇女都会做刺绣、织布、缝纫等,一些大户人家的妇女也不例外。但是,此时机杼声暂停,唧唧复唧唧的声音被男女充满爱意的话语声所代替,二人拥吻,大胆倾诉心中的爱情,“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爱情诗中那对痴情男女逐渐有了模样,也许他们也和汉画像石上的幽会爱侣一样相拥。这块汉画像石中热烈的感情快要喷薄而出,使人类的感情拥有跨越时空的力量。

此外,人死了都希望能“升天”,而很少人会考虑“升天”后做什么,怎样生活。依靠织布来获得生活的资源,这幅汉画像石却展示了织布的劳动现场,这是汉代人民踏实本分的务实思想的体现,如此淳朴而真挚。

图4

如图4,喜结连理。作对称式构图,两人在室内对饮,建筑两旁的连理树象征夫妇好合。汉画像石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所以屋脊上的凤凰代表了“升天”的美好愿望。连理枝、房屋、侍者、夫妻与凤凰,元素之多,场面之盛大,足以见汉代夫妻喜结连理时的风光。这块汉画像石表现出汉代人的世俗生活,真实、具体而生动。

图5

如图5,相敬如宾。男者手持便面,女者端起耳杯敬酒,室外的侍者正担酒持鱼走来,屋脊上一对凤凰贴颈对喙。

在汉代的时代风气下,汉代人多崇尚合乎礼教规范的、呵护夫妻大义的婚姻生活,这块汉画像石展现了温柔含蓄的情谊,夫妻生活融洽,举案齐眉不亦乐乎。如此可见,汉代人的婚姻中除了热情似火的幽会、阵势盛大的新婚还有岁月静好的婚后生活,而且汉画像石中颇多和谐幸福的生活场景,直白地表现了那个年代人们对富足的生活、美好的感情、安定的社会的向往。

图6

如图6,伏羲女娲。汉朝人崇尚对偶,喜欢将“伏羲”和“女娲”并提,他们的形象还保留着原始的半人状态,都是人首蛇身。这两个神人非常恩爱,常常将长长的蛇体交缠在一起,手持“规”和“矩”。汉代人不仅刻画自己世俗生活中爱情和婚姻的场面,还将对神人的爱情的臆想留在了画像石上,寄托无限的遐思。

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伏喜仓绩,处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即使神人的丰功伟绩如此令人敬佩,汉代人民仍要赋予爱情的想象,爱情是人类感情中如此感人又珍贵的东西,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神人,缺少了爱情好像就不完整了。所以他们要将人类一生中宝贵的爱情、命运中难逃的感情慷慨地赋予神人,把人类的世俗生活套在神人身上。

图7

如图7,嫦娥奔月。嫦娥是神话里的月中女神,传说她本是后羿之妻,这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嫦娥和后羿的爱情故事通过铜镜等媒介流传至今,每年八月十五,人们期盼他们团圆的日子,就成了我们如今象征团圆的中秋佳节。

人们生活在地球上,仰首望天,不知是月亮赶太阳,还是太阳追逐月亮,生活在懵懂迷茫之中。而夜晚朦胧美丽的月亮是如此神秘莫测,温柔的月光洒在脸上像极了情人的爱抚,于是嫦娥,一位美丽又坚贞的女子诞生了,她饱受思念的苦,终日在广寒宫中寂寞地生活。古人认为神仙本是凡人做,世俗的人类所有的七情六欲在神仙身上也该体现,所以中国的神仙也有爱情,汉代人便将这刻画在画像石上。

汉画像石中所流露的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灵寄托,在那个离乱艰难的时代对爱情依旧渴望,或隐晦或直白地留下他们的爱情和婚姻故事,在汉代人质朴真诚的心里,动物、植物、人和神,都要拥有这份珍贵的感情,拥有活着的热情。那些汉画像石也许破损,也许风化,也许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有些幼稚,但是感谢那些汉画像石背后的故事,它记录了我们人类感情的延续。那些刻汉画像的人已经睡了,而时间依然走着,他们留下的艺术品会代替他们给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讲述人类祖先这份灿烂辉煌的爱。

书籍推荐

《汉画故事》

张道一 著

2020年5月

| 内容简介:

汉画像石被视为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翦伯赞先生曾说,假若将汉代石刻画像等艺术中所凝固的汉代人民现实生活的形象,加以有机组织,则两汉的历史“将会在我们面前浮凸起来,表现为一种立体的形象”。《汉画故事:刻在石头上的记忆》秉承张道一教授化深奥为平易的一贯风格,精选600余幅汉代画像石图片,将那些形色各异的画面分为人物与世俗、神话与传说、祥瑞与游艺三类,通过对出处、形象、情节、文字等的解读,带领我们抵达1800多年前的历史现场,近距离感受汉代社会风情,了解那些刻在石头上的传统。

阅读本书,既可以欣赏艺术之美,也可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

| 编辑推荐:

◎ 一本用汉画呈现的汉代社会(精选600余幅图片)

◎ 一部可视化的汉代社会风情(百科全书式解读)

◎ 一段亦文亦图的历史纪录(抵达1800年前的现场)

◎ 一幅深沉雄大的汉代写真(直观感受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汉画像气魄深沉雄大,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是了解汉代的最直接资料。本书精选600余幅汉代画像石图片,以故事的方式,为大家解读1800年前的汉代社会风情。

如果穿越到汉代,生活将是怎样的?当时的社会风气由黄老思想风行转为推崇儒学,同时孝道备受重视,有孝能通神之说。百姓间代代相传的是三皇五帝、孔子见老子、二桃杀三士、蔺相如完璧归赵等历史故事以及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周穆王见西王母、伏羲女娲、牛郎织女等神话传说。饭后的谈资可能是汉高祖斩蛇、七女为父报仇、经学之争、党锢之祸、蹶张宰相申屠嘉等社会新闻。人们视凤凰、麒麟、天马、比翼鸟、白鹿、浪井、立官桂树等为祥瑞,平时的娱乐活动有斗鸡、蹴鞠、投壶、六博、藏钩、建鼓、七盘舞等。在大街上闲逛,可能会遇到西域来的胡人、表演顶竿和跳剑飞丸的街头艺人。近距离感受两汉的社会生活,将深刻体会到正是两汉400多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明白我们为什么被称为汉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