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多有以“狼性教育”作为励志与成功的法门,这让人会想起新文化时期陈独秀所倡导的“兽性主义”。
两者表面上看似有相似之处,但其实是貌合神离。
壹
先来看看陈独秀所说的“兽性主义”是什么。
陈独秀在1915年10月所写《今日之教育方针》中指出:“兽性之特长谓何?曰,意志顽狠,善斗不屈也,曰,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也;日,信赖本能,不依他为活也;曰,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也”。
之所以要提倡“兽性主义”,这亦是因为陈独秀受到了西方和日本呈现出来有魅力“兽性主义”刺激之缘故。陈独秀接着写道:
“晰种(笔者注:指白种人)之人,殖民事业遍于大地,唯此兽性故;日本称霸亚洲,唯此兽性故。彼之文明教育,粲然大备,而烛远之士,恒期期以丧失此性为忧,良有以也。”
那么“人性”与“兽性”如何平衡呢?陈独秀引用日本福泽谕吉的话,“教育儿童,十岁以前,当以兽性主义;十岁以后,方以人性主义”。
陈独秀加以总结道:“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其他或仅保兽性,或独尊人性,而兽性全失,是皆堕落衰弱之民也。”
陈独秀所倡导的“野兽主义”,若是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要人返朴归真,要变得向“野兽”一样有强大的意志力与强壮的体魄。
陈独秀之所以要提倡“野兽主义”,亦是有着其要“改造国民性”的目的与用意在内的。
在以塑造“新青年”与“新民”为目的《敬告青年》中,陈独秀提出了“六大主张”,分别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若仔细分析,“野兽主义”与这“六大主张”并无不合之处,认为其为“六大主张”的重要基础,亦无不可。
贰
若是追问一句,西方的“野兽主义”又是根源于何处呢?
现代西方的“野兽主义”应该是远古时期斯巴达尚武精神的再现。
《柏拉图全集 法篇》这样介绍斯巴达精神:
“我们斯巴达人的拳击对抗与骑兵突袭训练在很大程度上与这种忍受身体痛苦的美德相连,通常包括严厉的鞭笞在内。此外,我们还有一种极好的锻炼吃苦耐劳能力的方法,称作‘秘巡’,参加巡查的人要在冬天赤脚走路,走遍整个国家,不分夜晚与白天,没有任何随从,自己干那些奴仆干的事。还有,我们的‘国殇日’也包含锻炼吃苦耐劳的能力,因为这种比赛在炎热的夏季举行。实际上,其他类似的考验还有许多,不胜枚举。”
该书还写道:“斯巴达贵族家庭的男孩自幼在军营受训,住毡篷草席,吃粗粝之食,而且每年要跪在神像面前受一顿鞭笞,以锻炼吃苦耐劳的能力。”
当时的斯巴达甚至产生了一个专门术语“秘巡”,这其实就是后世的“野兽主义”。由此可知,西方所奉行的“野兽主义”,是有其源远流长传统的。
柏拉图的老师也是一位“秘巡”高手。
柏拉图一书记载:有一次天气骤变,冰冻三尺,所有人全在帐篷里呆着,不敢出去。如果要出去,都要全身穿得非常厚实,还在鞋上裹着毡子,但苏格拉底照样出去行走,穿着他原来穿的那件破大衣,赤着脚在冰上走,比所有穿鞋的人走得还要自在。
苏格拉底获得他在古代世界伟大的“超人”性,亦与他在“秘巡”方面的传奇作为甚有关联。
叁
在新文化运动与改造国民性的背景下,倡导“野兽主义”又绝非陈独秀一个人的认识和做法,差不多是晚清以来有识之士的一个共识。
众所周知的毛泽东提出的“野蛮其身体”的说法,其实就是和“野兽主义”异说而同归。
蔡元培1912年所提出的尚武之“军国民主义”(《对于新教育之意见》),其后蔡元培又提出现代学生要具有的三要素,它们分别是要有“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骆驼样的精神”,其实所倡导的亦是“野兽主义”。
周作人后来把“野兽主义”理念表达得更文艺,他在《蠕范》中这样说:
“万物之灵的人的生活的基础依旧还是动物的,正如西儒所说过,要想成为健全的人必须先成健全的动物,不幸人们数典忘祖,站直了之后增加了伶俐却损失了健全。”
所谓“要想成为健全的人必须先成健全的动物”, 周作人此一说法不免令人深长思之。
二十年代到欧洲留学的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中报告了自己在欧洲的一个独特体验和发现,那就是傅斯年认为:西方的文明好学,而最不好学的是“西方的野蛮”。因而他要在中国提倡“野蛮主义”。
傅斯年在西方取经所得到的“野蛮主义”,其实就是陈独秀早先所说的“野兽主义”,两者精神着眼点是相同的。
肆
前一阶段一些公司与学校中倡导的“狼性教育”,与差不多百年前出现的“野兽主义”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狼性教育”可不是返朴归真,而是在重返蛮荒与野蛮,偏偏要在当代社会讲求丛林法则。“狼性教育”是要把人培养为一头不管不顾的“独狼”,眼里只有自我与成功,别无其他。
若说“野兽主义”与“狼性教育”之间的差别,可以说有三个方面:
其一,绝不是奔着成功的结果去的,同时又是有利于国族与社会的;
其二,是在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增加新内容;是在教育理念上对人文性内容的一种增加与丰富;而不是对人文性的削弱、取消或改变;
其三,是着眼于提升自我而不是变异自我。
总起来说,陈独秀所倡导的“兽性主义”,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素质教育范畴,它要求要全面提高人的意志品质与身体素质。
意志力与体格健壮问题,直到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还是教育中的大问题。因而重温陈独秀关于“兽性主义”的光辉论断,也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独秀文集》
《柏拉图全集》
《知堂书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