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灵吸怪
字数:3200,阅读时间:约11分钟
编者按:现代提到体育运动,伴随的一个词就是运动伤害或运动损伤。比如奥运跳水冠军郭晶晶就有视网膜脱落的职业病。而武术作为一项运动,同样也有随之而来的伤害。那么,在冷兵器时代,以战场武术为生的那些武将们,会有什么样的运动伤害呢?
终清一朝,“国语骑射”都是朝野上下热衷唱的高调。最上心者非乾隆莫属,为了推国语骑射,乾隆连满人赌钱的禁令都在射箭上开了个小口[1]。这项社会运动的成效,首先体现在了皇帝自己身上:肩周炎。
乾隆晚年饱受肩周炎折磨。九五之尊,整天喊疼那太不雅了。于是皇帝把“疼”写进御制诗里,文雅地喊“疼呀草皿草!!!!”[2]
疼是疼,皇上的心情那是大大地美。颇有点“胃疼?光荣!工作忙的”那味道。当时的宣传口径也是我大清骑射立国,这点疼在当年大金勇士眼里算得什么,你辈奴才就得这么练!练疼光荣!只要不在背面,伤就是勇士的勋章云云~
皇帝自己疼也就算了,还得让自己的兄弟和奴才一起疼。一起疼也就算了,还得费心机找哪个古人也疼。还真让皇帝找到一个:陆游。陆游也是手臂疼。至于陆游是不是跟皇帝一样的肩周炎,皇帝管不了。反正皇帝觉得,练射箭么,为了打仗了么!就得疼!
这个历史故事也让现代的很多人认为,玩骑射就会导致肩周炎。
真相如何呢?就如美剧《识骨寻踪》里说的那样,骨头不会说话,但会带你走进真相。我们来看看关于一个古代武将的尸检报告吧。
1988年5月16日黑龙江省阿城巨源发掘了一座金代男女合葬墓,墓主人是齐国主完颜晏[3],完颜晏和赵金姑夫妇目前在网络上被广泛认定为金国对北宋皇女迫害的典型,不过根据9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尸检报告显示,两人全身骨骼都很完整,按照古代标准,都是正常死亡。主要因为女性比男性年轻20岁,两人死亡时间却十分接近,因此有了“凌虐致死”,“后脑一锤殉葬”之类的推测。
据《金史》记载,完颜晏,本名斡论,景祖之孙,隋国公完颜阿离合懑次子。他最出名的战斗是平叛时用计设立假营地,骗过叛军后秘密渡江突击,一个多月搞定战斗。此外,完颜晏一生中曾先后多次率军出征各地,并多次身负重伤。由于能打仗而且政治上十分可靠,他的官宦生涯就是不停地在不同的地方当卫戍司令,老年在家乡自然死亡。
作为纯冷兵器时代的武将,还是大清钦定的祖宗之一,完颜晏“武德充沛”。尸检报告显示,完颜晏骨胳粗大,粗隆明显,青壮年时期身体健壮、肌肉发达。完颜晏脊柱骨广泛性硬化及骨质增生,晚年(尸体死亡年龄在59~62岁之间,他的“晚年”就是现代的中年)有肥大性脊柱炎,尤以腰椎为重,多处形成骨桥。第4、5腰椎患有陈旧性椎间盘脱出。
多处陈旧性骨折:第6第7须椎、第7胸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右侧第9肋骨陈旧性横折,骨性愈合。
咦,肩周炎呢?辽宋金夏时代是货真价实的冷兵器时代。无论后代如何渲染“扬州炮祸”中元代火药数量,进而推算宋代的火药产量可能如何如何,都改变不了辽宋金夏的冷兵器战争性质。而乾隆时代的大清国可是进入冷热兵器混用的顶端了。不论皇帝如何吹嘘自己,射箭技能对于完颜晏和乾隆的重要性不是一个量级的。怎么乾隆都练到肩周炎了,完颜晏反而没有呢?
其实,人类的脊柱本质上是一个“悬吊”系统,是为人类四肢着地行走设计的。这天生不适合垂直负重,更不适合使用沉重的武器用“拧腰”的方式来作战。人类的脊椎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挺脆弱的;骑马更是加剧了这种脆弱。马匹在跑动的时候,人在马背上是做短暂的自由落体运动,就好像“骑在波浪上”,当下落的时候,马背是在“撞击”骑手的屁股。然后这种冲击直接传递到人的脊柱上。越是跑得快冲得狠的战马对骑手的伤害就越重。
有经验的骑手会通过胯和大腿用力来调整自己适应马匹跑动时的震动频率,就是所谓“推浪压浪”,马背上我就上马背落我也落,最大限度减少自己受到的伤害。
然而根据广东省马术队伤病情况调查及分析,马术运动员损伤的种类有头部、颈椎、腰椎、四肢,几乎全身都有损伤的可能。骨科疾病在这组运动员中是最多的,其中以脊柱为主,占了所有伤病的66.7%,这些与训练时受累部位基本相符合[4]。
完颜晏的这身伤在举重运动员身上也有体现。举重运动员长期进行举重训练,脊柱受轴向应力冲击,躯干长度缩短,同时,躯干在矢状面上的过度前倾,使得运动员重心前移的同时改变了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破坏了脊柱原有生物力学特性,导致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承担更高的损伤风险。根据《长期运动负荷对举重运动员脊柱形态的影响》一文,在日常身体姿态下,男子举重运动员的躯干矢状面倾斜角度和腰曲最大前凸角均大于普通男大学生(P<0.05)。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躯干矢状面倾斜角度、倾斜距离和胸曲顶点至第七颈椎竖直距离三项指标均显著大于普通女大学生(P<0.001);腰曲顶点至胸曲顶点水平距离显著小于普通女大学生(P<0.001);腰曲最大前凸角小于普通女大学生(P<0.05)。在运动员训练前后的对比中,男、女举重运动员训练后躯干长度和腰曲顶点至第七颈椎竖直距离均出现了缩短(P<0.05);女子举重运动员训练后的椎体旋转幅度和腰曲顶点至胸曲顶点水平距离相较训练前增大(P<0.05)。[5]
通过以上事实我们可以这样推断:乾隆虽然自己有勇力,但是对于“冷兵器战争”他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在皇帝自己主推的“国语骑射”项目中,武的部分首重射术,他自己宫廷侍卫的考核也是以“射”为主。可是在冷兵器战斗中,“骑”才是核心。骑手的任务是和战马“共同作战”。别说完颜晏这样几百年前的“祖宗”,就是努尔哈赤和康熙这些要出门打仗的祖宗也是以骑术为主。
对于需要带队作战的武将来说,骑在跑动时起伏不大的温顺的马背上射箭固然重要,可是率队冲阵更重要。冲阵时骑手势必要操作马匹进行剧烈动作,这时候马背对骑手的脊椎的冲击强度是很大的。尤其是冷兵器战场上,骑手还要负重,还要操作武器和敌人对抗,无论如何有经验的骑手都免不了脊椎受到损伤。而这些乾隆皇帝都不需要面对。皇帝最多骑马出门打猎,打猎不用穿上厚重的盔甲,不用骑那些跑动时“浪”大的战马,就是阅兵时那全副武装也比几百年前完颜晏穿的甲胄轻得多。那皇帝在认识上产生偏差也就难免了。
如果说“国语骑射”在皇帝这头是认识上的偏差,在推广中“重射不重骑”那就是客观条件限制了。即使清代武举是历代封建王朝中最规范最成功的一朝,骑射功夫的传授比其他所有朝代都广泛深入民间,这仍然改变不了整个国家能够经常骑马的是极小的一撮人这个事实。没有马,没有场地,没有老师,没有钱,这就是当时广大满人的现状,能够持续练习射箭已经是满城中有心上进的底层满人的极限了。甚至很难说这些人练射箭是为了响应皇帝的号召还是为了赌博的时候多赢钱。但这就是极限了。
我们现在已经不能通过当年武将的这些陈旧伤推断出古人战场武艺的发力细节。但是对比皇帝的肩周炎和完颜晏病变退化的脊椎,我们至少可以知道,太平时代皇帝的仔细考据虽然值得赞赏,但是自恋到以己度人就没有必要了。
参考文献
[1] 孙静. 试论乾隆帝对“国语骑射”之维护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6年04期
[2] 李大鸣. 乾隆皇帝的肩周炎《紫禁城》 2012年09期
[3] 杨春娥. 阿城巨源金代齐国王墓古尸医学研究简报《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1993年04期
[4] 吴起跃. 广东省马术队伤病情况调查及分析《中医正骨》 2008年06期
[5] 吉彦廷. 长期运动负荷对举重运动员脊柱形态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年06期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灵吸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