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军步兵手中最主要的两把枪械就是6.5毫米的三八式步枪,以及7.7毫米的九九式步枪,但知道九九式步枪的中国人并不多,而三八式步枪因为“三八大盖”的俗称而名闻遐迩。
于是,三八大盖成了二战时日本军队的象征,如同M-1加兰得半自动步枪成了美国大兵的标配一般。
三八式步枪的前身是三十年式步兵铳,而三十年式步兵铳的前身是德国毛瑟1871步枪,日本于1897年进行仿制,由于毛瑟1871步枪发射7.92毫米大威力步枪弹,导致后坐力过大,不适合身材矮小的日本兵。
因此,日本人就将步枪口径改成了6.5毫米,此举,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节省了黄铜的原材料,这对资源却乏的岛国日本特别有意义。
三十年式步兵铳,参与了辽东半岛的日俄战争,因为东北风沙较大,细小的沙尘进入操作机关内,导致步枪操作不良,出现卡壳现象,只能拆卸后保养;另外,此枪撞针又很容易击断,这些都是三十年式步兵铳存在的主要缺陷。
为提高三十年式步兵铳的战斗力,降低使用中出现的故障,枪械师南部麒次郎对枪机重新进行了简化,在枪机表面增加了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
改良后,的十年式步兵铳,被重新命名为明治天皇年号第三十八年式,随即三八年式步枪成了日本陆军的制式步枪,一直使用到1945年下半年日军战败,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三八式步枪结实耐用,且射击的精确度较高,由于枪身较毛瑟原型枪加长,再加上30式军刺,长度高达1.67米,因此非常适合身材矮小的日本军人拼刺刀,致日军步兵的拼刺技术独步天下,鲜有强劲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