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在线电影票务平台猫眼赴港上市:腾讯又到上市“收割”时?

原标题:最大在线电影票务平台猫眼赴港上市:腾讯又到上市“收割”时? 华夏时报(www.chinati

原标题:最大在线电影票务平台猫眼赴港上市:腾讯又到上市“收割”时?

最大在线电影票务平台猫眼赴港上市:腾讯又到上市“收割”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杰 北京报道

5年的快速扩张后,占有市场份额超60%的猫眼娱乐(下称“猫眼”)最终迎来了发展的新拐点——赴港IPO。

9月3日,《华夏时报》记者获悉,港交所披露了猫眼娱乐招股说明书,据悉,美林美银和摩根士丹利为猫眼IPO的联席保荐人,华兴资本为独家财务顾问。

在国内娱乐市场首屈一指的猫眼,此次IPO目的是否为了继续深耕成熟的娱乐市场?在猫眼持续深耕的背后,其多元化业务不断完善,打造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显现。

沾光票房红利

作为近年来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娱乐服务平台,猫眼是继阅文、小米、美团之后又一赴港上市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新经济公司。

招股书显示,近年来猫眼业绩高速增长,营业收入总额从2015年的5.9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7年的25.4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6.6%。截至2018年6月30日,猫眼的营业收入为18.95亿元,同比增长103.5%。经调整溢利净额从2015年的-12.7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2.16亿元,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资料显示,猫眼娱乐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娱乐服务平台,业务涵盖在线娱乐票务服务、娱乐内容服务、娱乐电商服务和广告服务等。公司致力于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使消费者能够轻松发现和享受高质量的娱乐内容,同时希望借助互联网改变内容的创造、宣传和发行方式,帮助娱乐行业合作伙伴优化其运营和业绩。

招股书还显示,2018年上半年猫眼月度活跃用户超过1.3亿。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按2018 年上半年电影票务交易总额计,猫眼是中国最大的在线电影票务平台,市场份额超60%。

招股书显示,2018 年上半年,按票务总交易额计,猫眼在现场娱乐票务服务中排名第二。与此同时,猫眼还提供电影、电视剧、综艺的制作、宣传和发行等内容服务。2018 年上半年,猫眼提供宣发支持的电影约占中国总票房的90%。

按2018 年上半年平均月度活跃用户计,猫眼是中国最大的在线电影社区,猫眼专业版是中国娱乐行业最受欢迎的专业App。

基于广泛的用户覆盖、品牌认可度、数据技术和行业洞见,猫眼完成了在电影、现场娱乐、电视剧、综艺等娱乐领域的多元化布局,并在每个主要业务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领先优势。

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丰富了猫眼的收入来源。据招股书披露,猫眼主要营收来源于在线娱乐票务服务、娱乐内容服务、娱乐电商服务、广告服务及其他。经营数据持续向好主要受益于公司规模效应和品牌认知度的增强、公司业务布局优化、业务拓展、市场份额扩张及经营效率提升。

对于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途,猫眼表示,用于提升综合平台实力、研究开发及技术基建、潜在的投资和收购以及补充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三巨头”支撑

目前,猫眼已经形成了跨越多种娱乐形式的综合性、协同业务模式,并逐步完成了上游电影、电视剧、综艺的制作,中游宣发、推广,以及下游票务销售和娱乐电商的全产业链布局。

猫眼通过平台大数据能力及先进的算法,结合用户娱乐消费行为和消费偏好,可以为行业合作伙伴提供独特且极具价值的市场洞察,同时为内容制作方、宣传发行方及电影院、活动场馆等提供了一整套互联网工具和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运营的数字化,协助其优化运营效率和经营成效。

在此基础上,猫眼通过美团、点评、微信、QQ、猫眼、格瓦拉六大入口,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娱乐内容及服务,使得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娱乐新闻、电影预告及独家的内容创作者视频访谈等娱乐资讯,并一站式完成娱乐消费。

招股书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猫眼平台上的媒体内容月均浏览量11亿,预告片观看量累计19亿次,电影评分近1.5亿条。凭借可靠的用户评分体系和评论系统,猫眼帮助消费者作出更明智的消费决策。

根据招股书显示,光线及其关联方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8.80%;腾讯持股比例为16.27%;美团为8.56%。他们既是猫眼最重要的股东,也是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三巨头”的支持下,猫眼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流量和内容资源优势。凭借与腾讯的战略合作关系,猫眼拥有微信及QQ钱包的流量入口。同时,通过与美团点评的战略合作,猫眼成为美团App及大众点评App娱乐票务渠道的独家商业合作伙伴。

据介绍,猫眼自创立以来始终重视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持续投入大量资源。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7年猫眼的研发开支分别为4894万、1.63亿、1.44亿,2018年上半年已投入研发费用近1亿。

责任编辑:黄兴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