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是一项系统体系化的运动,非常精细复杂而且系统庞大,笔者曾看过国外的数据统计文献,拳击运动在世界各项运动中精细复杂程度排名高居第一!拳击训练有一整套的技战术体系,需要成体系的训练才会最终成型成才,才会最终成为拳击高手。
从整体上来说拳击训练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规范单一动作,保持身体重心,放松,进行简单的协调性训练等等。
第二阶段主要是单一动作更加熟练,开始简单的组合动作,增加略复杂些的协调性训练,开始重心切换,简单的条件性对练等等。
第三阶段主要是各种动作进行组合,动作连贯流畅,身体高度协调。同时不断强化意识流,安排具体战术打法,进行自由实战等等。
每个大体阶段具体细分还有众多内容,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由于拳击运动的系统性、完整性、体系化决定其必然宏大,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拳击训练的内容并不完全重复,其中包含的内容成千上万,多种多样。比如基本功、协调训练、绝对力量、耐力训练、反应训练、专项训练、各种对练等等,这些内容需要教练科学合理的按步骤安排。如同盖楼需要先挖地基,再逐层盖楼,最后封顶、装修。
拳击运动体系的前半程主要是基本功训练、技术训练等,要求运动员技术熟练,身体高度协调、流畅、敏捷;而体系的后半程尤其最后阶段主要是战术安排和制定个人风格——即一个运动员即使技术成型了,还需要教练员根据其特点量身定做打法风格,如游走型还是压迫型等等。
体系后半程的战术安排常见的有赛前针对不同对手进行针对性训练,提前安排比赛各个回合的战术,业余拳击由于晋级的不确定性可能无法提前预知对手,而职业拳击则需要提前制定十二个回合的战术打法。上场按照赛前制定的战术有条不紊的进行比赛即可。
再细分,如第一回合如何抢点,第二回合如何调控并得点,第三回合如何调整等等,再具体细分至每个回合的三分钟之内,第一分钟怎么打,第二分钟怎么打,第三分钟再怎么打都有专门的指导。
整个体系就好比建设一个小区,从挑选地址,到图纸设计,再到找到施工队破土动工,开挖地基,逐层盖楼,最后封顶,安装水电门窗,直到最后小区整体规划完成才能完工验收。某人在工地看看工人动作学个简单挖坑,或者学学堆了几个砖头都没用,整个小区是盖不起来也成不了规模的,因为这是一整套的系统!
有很多爱好者经常提美式打法,苏式打法,这些都是拳击体系化的后半程内容,在前半程的基本功阶段都是相同的,不可能鼓捣出花样儿来——就是梅威瑟刚开始教他的儿子基本功,也是一板一眼的教一二直拳,根本没有花哨的提肩防守等动作。
所谓的美式和苏式风格只是基本功纯熟之后,在后期的偏重点上有所不同、打法上有所不同而已,例如美式偏于连贯性和发力,俄式偏于单重拳击打力度和效果等等。再有后期有的拳手风格硬朗崇尚进攻,有的偏重游走反击等等。
另外由于体系化的原因,就是梅威瑟,泰森指导某拳手一招半式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所教的都是碎片,不成体系。要学梅威瑟,就得和梅威瑟从头到尾学习一整套完整的技战术下来。要学泰森,就得和泰森需要从头到尾的学习完,半途告诉一星半点起不了什么作用。
有很多爱好者买视频照着练自学,笔者从系统体系化的角度分析一下拳击为什么无法自学成才——自学所学的内容都是碎片化,训练步骤也彼此分散孤立无法前后连接形成不了体系,理论也缺乏指导无法融入训练体系。所以拳击训练的内容不是自学者能够正确科学安排的,盲目安排会导致训练内容错乱混淆,严重出错!
很多爱好者自己钻研琢磨,是可以领悟出一点灵性和细节,可以对系统内的某个细节进行补充,但是都是对整套系统内的细微内容进行一点点完善而已,就像一栋大楼里有块墙面缺半块砖头给补上而已。至于拳击的一整宏大系统是个人根本无法钻研琢磨出来的。
不了解拳击的体系化、系统化、整体性让广大拳击爱好者逻辑不清、思维混乱,不清楚学习拳击的正确步骤和方法,这也是很多爱好者学习拳击错误严重或者停滞不前的原因,因为他们有的自学,所学习的内容和训练步骤都是碎片化;有的学习拳击往往学了几个月或半年就半途而废,由于学习的只是小部分内容,为碎片化,起不到有效的进步作用。
综上所述,拳击是一个系统完整的宏大工程,训练动作、内容、步骤以及理论等等彼此紧密关连、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体系,绝非网上买谁或谁的一套视频自己照着练就能自学成才的!
我们学习拳击一定要系统化的学习,从头到尾学习一整套的技战术体系,才能最终学有所成。当然,前提条件是你找的拳击教练是真会教学的优秀好教练。
希望本文能够对广大拳击爱好者有所借鉴和帮助。
作者:吴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