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正如歌词描绘,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立足自身独特旅游资源优势,把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战略要求,将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之一,打造了一批文化内涵深、示范带动强的景区景点,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抢抓“旅游援疆”的政策机遇,2020年底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投资近12亿元,全面启动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永安湖景区旅游、旅游公路、永安湖汽摩营地等项目,目前已初现成效。
文旅深度融合,彰显古城魅力
位于新疆南部,北接天山,西连帕米尔高原,南依喀喇昆仑山脉,东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集屯垦文化、汉唐文化和西域文化于一身,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旅资源。
5月18日,在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唐王城遗址考古出土的500余件文物,其中有近40件文物亮相展出,展示了汉唐时期西域与中原文明的交融碰撞以及繁荣的生产生活场景。
唐王城多次出现在史书记载中,也曾引来多名西方探险家的考察与发掘,但它为何突然消失,至今是个谜。本次展览对于公众进一步了解当地历史发展、民族融合以及与中原地区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还会结合当地特色屯垦文化,与国家文物局对接,举办唐王城屯垦文化展。
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革命文物等,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再现老一辈屯垦战士开发边疆建设家园的历史场景,直观展示军垦文化,让大家了解兵团的历史,目前已成为游客最受关注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筑牢绿色堡垒,打造生态景区
由于毗邻沙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生态环境一度十分脆弱。
上世纪五十年代,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借助山体天然屏障在沙漠边缘推土筑坝、挖渠引水修建了永安湖水库。到了七十年代,水库扩容成为了新疆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平原水库。
当下,这里却成为了永安湖生态旅游区,涵盖永安湖、蝴蝶沙漠、达坂山、湿地等自然资源,成为南疆唯一将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种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区。
在景区建设中,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一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允许排放污水、不允许影响生态、不允许影响动物栖息。
目前,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已在“全民健身”“康养休闲”“绿水青山”“丝路驿道”“屯垦记忆”五大文旅板块基础上,构建起以唐王城遗址、图木舒克市城区、永安湖、白沙山4大区域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整体架构。
点燃“人间烟火”,助力文旅增收
结合当地特色的生活方式,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组织策划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沙漠音乐节、沙漠越野、冰雪旅游、电音之夜、民族风情舞会、汽车之夜、美食体验……
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体验当地的“烟火气”,也又有利于当地百姓增收。
在当地颇具特色的土陶技艺馆,游客不仅可以通过文字、实物、图片了解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还能现场动手制作土陶产品,深入了解土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丰富的旅游业态,让第三师图木舒克市2022年被评为“健康旅游名县(市)”。
第二届唐王城文化旅游节·沙漠音乐节期间,景区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五一”假期,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实现旅游收入2642.56万元,累计接待游客7.12万人次。
开通多条航线,成为多地“后花园”
2022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23.2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3.4%,一张由铁路、公路、机场搭建起的综合立体式交通网络正加快形成。
2018年12月,第三师图木舒克唐王城机场的启用,标志着这座兵团在南疆的首个民用机场正式通航。
便利的交通条件,让唐王城成为内地人随时可来的“后花园”。目前,有7家航空公司在图木舒克唐王城机场投放运力,疆内联通乌鲁木齐、喀什、和田、阿克苏、库尔勒、伊宁、石河子、莎车、阿拉尔等城市;疆外可通达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广州、杭州、兰州、昆明等城市,计划开通郑州、青岛航线,进一步扩大城市联通范围。
日前,伴随着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叶尔羌河特大桥的桥梁下部结构全部完成施工,标志着图昆公路进入通车倒计时。届时,无论是旅游还是当地群众出行,都能打通公路出行“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极大的交通便利。
截至目前,当地已经申报国家4A级景区2家、国家3A级景区2家、四星级酒店1家、星级农家乐5家、民宿1家。未来,结合当地绿洲+沙漠景观,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规划建设南疆最大的自驾游营地、房车营地、沙漠越野运动基地,建设沙滩浴场、跑马场、射箭场等,给游客提供集休闲、参观、消费于一体的游乐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