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最全梵高自画像将展

最全的梵高自画像展

很少有艺术家像文森特·梵高那样痴迷于自画像的创作,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留下大约35幅自画像。英国伦敦考陶尔德画廊美术馆将于明年春天(2022年2月3日至5月8日)举办一场重磅的“梵高自画像展览”。

展览将汇聚全球著名机构收藏的约15件梵高自画像作品,占其全部自画像作品近一半,且跨越梵高短暂的职业生涯,堪称有史以来最全面的梵高自画像展。

展品中还包括梵高生命最后的两幅自画像作品,现分藏于奥斯陆与华盛顿,为其1889年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时期创作,两幅作品完成时间仅相隔一周。这也是两幅作品自创作完成以来首次同台展示。

梵高《戴草帽的自画像》(1887年)底特律艺术馆藏

据考陶尔德美术馆的策展人凯伦·塞雷斯介绍,因为考陶尔德美术馆收藏有最著名的梵高画作之一《耳缠绷带的自画像》,所以他们在10年前就有举办这一展览的想法。

塞雷斯说“梵高的展览是出了名的难办,他的作品非常抢手,借展显得困难重重,因为每件作品都是其所在机构的明星展品。”

考陶尔德美术馆自2018年以来一直关闭进行重大整修,团队利用这段时间专注于策划这场重磅展览。展览中的自画像大约有15幅,将跨越这位荷兰艺术家短暂的职业生涯,展品包括借展自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戴黑毡帽的自画像》以及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自画像》。

梵高的《自画像》(1889年) 奥斯陆国家博物馆藏 近期才被确定为是艺术家真迹

展品还将包括曾有争议的奥斯陆国家博物馆的《自画像》,这幅作品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经过5年的研究后,于去年1月才被正式认定为艺术家真迹。

现收藏于奥斯陆和华盛顿的梵高自画像创作于同一时期,均为1889年9月梵高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时。塞雷斯说:“据我所知,从那以后,两幅自画像就再也没有同时出现过。从梵高的信中得知,他们创作完成只相隔了一周。”尽管这不是梵高的第一次自画像展览,但它将是有史以来最全面的一次。

展览还将关注梵高创作风格的变化。策展人介绍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画作的色彩发生了很多变化。例如,画面上原本是紫色的图案现在变成了浅蓝色。“让观众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有时人们可能会谈论梵高在此处运用浅蓝色的象征意义,实际并非如此,他原来用的是紫色。”塞雷斯说。

梵高自画像里的人生

生活将我们裹挟,速度是如此之快……每个人都在脆弱孤独的小舟上,毫无目的地航行在时代的大洋之中。

——文森特·梵高

梵高是荷兰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尤其野兽派和表现主义,有着深远的影响。可惜的是,梵高生前并不得志,他的画作也没有多少人认可,还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据说在 1885 到 1889 年之间梵高创造出了 40 多幅自画像,但是现在能找到明确的画作、具体的出处的有 38 幅,为我们展现了他的愤怒、疯狂、忧郁,以及偶尔的快乐。

梵高是最爱画自画像的画家之一。倒不是因为他有多“自恋”,更可能的原因是因为他生性孤僻,且晚期穷困潦倒,雇不起模特。

梵高《自画像》1887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正如梵高自己所言:“我想强调的是,同一个人有多样的自画像。与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发掘相似处。”

从1880年献身绘画艺术到1890年自杀身亡,梵高短暂的10年艺术生涯里,以其强烈的创作欲望和超人的勤奋刻苦,创作了近2000余幅作品,其中就有40余幅自画像。

梵高以年均4幅自画像的频率,真实记载其绘画技法的变迁和思想情感的波动。我们沿着自画像系列作品的脉络,就可以把握凡高艺术生涯的轨迹。

梵高照片

梵高一生只留下几张照片

却留下了四十多幅

风格各异的自画像

1886

1887

1888

1889

这些自画像,不仅能看出他绘画技法的变化,透过画布也偶尔能探测到这位天才画家的内心世界,他笔下的自己时而西装革履,仿佛一位中产阶级:时而头戴草帽像麦地里的农民。有时拿着画笔,有时叼着烟斗,表情有庄严、有狰狞、有呆滞、有平和唯独不见微笑欣喜。

1887

1887

1888年圣诞夜,梵高和邀请来阿尔一起作画的好友高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两人在一起就像铁锅碰到砂锅,铁锅无意中撞碎了他的同伴。无疑梵高就是那只脆弱的砂锅,情绪失控之下他用剃刀割下了自己的左耳,而高更则于第二天一早扔下梵高匆匆离开了阿尔 ,梵高自残割掉左耳后创作了两幅自画像。

梵高割耳自画像

第一幅画中的梵高,耳朵包扎着绷带扭曲浮肿的面孔和深陷的眼睛流露出悲愤和绝望,这是一位生活在伤口里的画家而画布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第二幅耳朵仍包扎着绷带,但嘴里已叼着烟斗,白烟袅袅在橘红色的背景前翻滚,神情里已看不出丝毫的痛苦而是置身事外的从容与疏离,好像刚发生的血腥惨烈和他无关世人判定的疯癫和他无关。

梵高通过自画像这一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他的愤怒、疯狂、忧郁和质疑,他在不断的自省,也在不断自问一个亘古天问:我是谁?

梵高自画像盘点

第一幅自画像

1886年

早期自画像

1886年到1887年早期,梵高还未受到印象派影响,色调深沉又压抑正处于挨饿忧郁的阶段,因梅毒被拔了十颗牙用胡须来遮掩面部缺陷。

印象派时期自画像

1887年

梵高开始受印象派影响,与之前阴暗的西装革履不同,这个时期梵高喜欢以带草帽的形象示人,颜色亮丽欢快。

点彩画法自画像

1887年

受修拉的影响梵高

学会了点彩画法

大病初愈后的自画像

1887年后期

梵高毫无节制的饮酒吸烟身患重病,进入医院治疗后初愈,消瘦苍白,瘦骨嶙峋。

浮世绘风格的自画像

1887年12月

受日本绘画的影响

他的自画像有浮世绘的影子

巴黎最后一幅自画像

1888年

这是梵高在巴黎,最后一幅自画像。手握画笔梵高在背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宣告画家梵高又回来了。

全身自画像

1888年

梵高外出写生,暂时远离忧郁

这是唯一一幅全身自画像

可惜这幅作品在二战中被毁

送给高更的自画像

1888年

他自述:

“我把这张画理解成一个

永远崇拜佛陀的僧人肖像”

此作作为友谊的象征

送给了高更

割耳朵后的自画像

1888年

梵高与高更争吵后

割下了自己的右耳

画下了两幅自画像

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发病后的自画像

1889年5月

梵高来到圣雷米

治疗精神疾病

但他仍在努力证明自己神志清醒

最后一张自画像

1889年

本欲作为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证明自己精神健康

可惜未能送出

这幅画1998年拍出了

7150万美元的高价

成为史上最昂贵的自画像

弗洛伊德认为,创作心理,其实就是幻想。这种“幻想”始终出现在梵高的自画像中,自画像成为精神拯救或自身外化最为生动的方法,他的确也因此而耗尽了生命的全部。

艺术家介绍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毕业于蒂尔堡大学,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

梵高对农民、田野生活有着很高的热情,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有《星夜》《向日葵》《有乌鸦的麦田》等作品,对后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都有极大影响。其于1890年7月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