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清朝乾隆皇帝,经常微服私访,曾六次下江南,了解民情民意,整治官场腐败,扶持社会正气,受到万民点赞。当时的朝庭命官国师刘江东,是乾隆皇帝的心腹,是乾隆皇帝每次出行的马前鞍后,信得过的左擘右手。刘江东精通地理风水,观天象,出良谋。深得乾隆皇帝器重。
民间又传刘江东这人,是风水精,天象极准,什么“鹅叫十八滩,滩滩出天子”、“九鳅落湖”……皆出自其指点,声名远播、名扬天下。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事很快就传到乾隆皇帝耳朵中,乾隆皇帝听了大怒,自己信得过的大臣竟敢瞒着自己在外“胡飞作为”,这还了得?发誓要好好惩罚他。马上下旨缉拿刘江东。
乾隆皇帝要惩罚刘江东的消息不知谁走漏了风声,很快就传到刘江东的耳朵里,刘江东见势不妙,马上稳姓埋名,改名游江东,迅速向江南一带逃去。乾隆皇帝下旨缉拿刘江东。刘江东则一路迅速南逃,心想逃离京城越远就越好,后来竟逃到了广东嘉应州。他随即由梅江河乘船逆流而上,来到了水车镇湖淮洞湖溪口江边,刘江东就叫船家抛锚停船做饭。刘江东自己则走出船舱走走,看看那江边青山绿水,十分迷人,便停下取了一瓢江水,亲口品尝,清澈甜润,便问船家,此处叫什么地方,船家说:“此处叫做湖淮洞(湖溪口),是一个好地方,我们经常来到此地,必停船休息做饭,酒足饭饱后,再逆江而上,再到目的地,下货返航。”刘江东即刻在此下船,到湖淮洞走一走,转一转,看一看。
上岸后,刘江东边走边看,只见四面青山,峰峰相连,潺潺流水,从东向西,山庄外窄内宽,藏财纳福,稻田成片,旱涝保收,鸡鸭成群,牛羊肥壮,虽人丁不多,却十分和睦,再往村尾,便到“瑶里”,停下脚步,更是心旷神怡,外瑶、中瑶、内瑶,三瑶相连,风景独特。真是“宫庭虽好,瑶里更佳,官场战场,刀光暗影。”刘江东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停下了脚步。
值此,刘江东眼见山上树摇人走,烟雾飘飘,便前去相问,得知这里住着一对仇姓夫妇,也是从其它地方漂泊至此烧炭谋生过日的。经双方彼此详述来由,互叙济遇,坦诚相见,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并相互议定,他们彼此相互帮助,仇姓夫妇烧炭、卖炭,刘江东负责看家、做饭。相互尽家有无(刘江东积蓄丰余,仇家卖炭收入也不错),彼此和睦过日。刘江东空余时遍走瑶山,眼见瑶山半山上去有一块800米宽平地,靠西有一个半月形小水湖,常年湖水清清,周围群山环绕平地。半月形水湖,象是一块读书人的墨砚盘,真切动人!
有一天,仇姓夫妇挑炭到湖溪口卖炭,便有船家佬与仇姓夫妇买炭交易,仇姓夫妇的日常用品、油、盐、米豆,亦由这些船家佬提供。彼此相互关系甚密。在交谈中,船家佬说,朝庭要通缉一要犯,知情者可得赏银一万,并拿出了一张文告,画有图像。这时仇姓夫妇一看了然,心中有数。告别船家佬以后,仇姓夫妇马上返回瑶里,一路商量,回去要不要将此事告知游江东?最后仇姓夫妇俩决定,将消息告知游江东,由他自行决断。
回到瑶里,仇姓在夫妇在吃饭时,便将从外面听到的消息告知了刘江东,刘江东心里一震,心想朝庭一定不会放过他的,要趁早作打算,现在看来,湖淮洞不是他的久留之地。当时刘江东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笑一笑说:“人有相像,物有相同,文告中讲的是刘江东,我是游江东,我也不值一万元。你烧你的炭,我烧我的火!日子还是照常过啊!”
有一天,晚饭后,天高云淡,月色迷人,仇姓夫妇和刘江东三人闲聊,刘江东得知仇夫人怀有身孕,并开玩笑说,将来一定是一个状元子,这块大墨砚盘,就是状元子写字做文章用的墨砚盘,是为他准备的。仇夫人谦和地说:“我没有这么好的福气哦!”
自从仇姓夫妇告知刘江东文告官府要缉拿他一事之后,刘江东一直放心不下,是走还是留?内心一直盘算着,举棋不定。最后刘江东觉得还是决定走为上策。刘江东主意已定,但不能把主意当面告诉仇氏夫妇,只告诉他们,他好久没有到湖溪口走一走,想出去走走,顺便带点“东西”(货物)很快回来。说完刘江东就辞别了仇姓夫妇,一人上路了。一日、两日、三日……仇姓夫妇再也没有盼到刘江东返回瑶里了。
而仇姓夫妇,还是日日照样烧炭卖炭。有一天,仇姓男子返回瑶里时,突然路上忽遇大雨,全身淋透,发烧发热,高烧不退,回到家里只是就地寻些青草药服用,经半月医治无果身亡。这时,仇氏夫人,人单力薄,又无人商量,想到刘江东以前对她的嘱托,将亡夫遗体放至屋侧,择日安葬,不料未过两日,亡夫遗体,被白蚁衔着泥复盖,仇氏夫人感到真惊奇!由于丈夫不幸亡故,自己又有孕在身,孤苦伶仃,越想越苦,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如何是好,心想生不如死,主意已决,从瑶里出去,来到湖溪口江边。
这时,一船家佬见一女子,哭得那么伤心。其头上还遮着一朵黄云,感到十分奇怪。船家佬则走前去问其原因,仇夫人说,丈夫亡故,孤身一人,生不如死……。船家佬则好言相劝,说:“我姓梁,是福建人,你肯跟我么?我吃什么,你也吃什么,有福同享……。”仇夫人心想,这个船家佬讲得也有道理,又见其面目和善,跟他过日,也是值得的,就答应跟他到福建去一同生活。几个月后,仇夫人则生下一子,活泼、可爱、聪明。因养父姓梁,生父姓仇,好记又含有意义。则起名叫梁仇,梁仇逐渐长大,供其读书,好学上进,成绩优良,后来上京考试,虽成绩优良,却榜上无名。一次、二次,次次如此,甚是不解,回到家里,问其母亲,究其原因。母亲说:你的生父亲姓仇,我们以前住在很远的淮洞瑶里大山嶂里,在那里烧炭过日,父亲因水感,医治无效身亡。后母改嫁到福建梁家,由梁家把你养大,供你读书。扶养成人,养父大于生父,但生父亦不能忘记,嘱烧香拜祭生父,考取功名,报答生父,如此这般,梁仇尊从母命而行。由于梁仇考取功名,决心很大,不中不罢休,并把梁仇改为仇梁,经过拼搏努力,一举成名,名列头等,考中了状元。
时清朝法规规定,凡考取状元者,一律需查风水宝地,查三代家庭,孝廉德行教育(即现在政审调查)等。因此,朝庭委派国师等有关人员,由母亲带路到广东嘉应州坐船到湖溪口,再到淮洞瑶里祭拜生父风水宝地,此时,突然雷雨大风,飞沙走石,且把母亲眼睛打坏,加上母亲脚气不好,无法前往淮洞瑶里,这时国师问母亲,这条小溪是否从淮洞瑶里流出的,母亲答是。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国师一看碧水清澈,并取一瓢(勺),亲口监尝,真是清凉甜润,连连夸赞:“好水!好水!是好风水!”国师随即命随从,将所带祭品,向天地神位,向东西南北诸神位拜祭,向诸神行礼扣拜,礼毕宣告今朝新科状元,名符其实,地灵人杰,并回复朝庭,以上是淮洞瑶里状元地的来由。
很快,淮洞瑶里状元地,名声远播,四方皆知。据传梅县程江(又说梅城元城路附近李屋)一李姓父子,推崇地理风水,为寻找一处风水宝地安葬上代,了却心愿。一日李姓父子,找到一位民师,这个民师亦通晓水车淮洞瑶里有多处风水宝地。就答应李姓父子的要求,这个民师为试探李姓父子,是否诚心诚意,说:“我本人脚气不好,到水车来回十多步路(十多步路即现在10多公里),无法前行。”李姓父子爽快回答:“没问题,我们会背你去!”这个民师感动了,换洗衣服,带上罗盘出发。李姓儿子叫“八斗胖”(花名)的长得体壮腰圆,高大威猛,顺手拿条布带,背上民师往水车方向上路。三人同行至三角地时,民师深感李姓父子,实是诚心,便叫他雇条渡船,前往淮洞瑶里寻找风水宝地。
三人来到瑶里,真是大开眼界,只见“四面青山,峰峰相连,级级梯田,金谷飘香”,上到半山,八百米平地,长满青草,就像一块大毛毡,复盖着八百米宽的温床,让人陶醉,民师将带来的罗盘,东望西量,返复数次,最后确定800米宽平地靠东向西位置(即状元地位置),亦为要寻找的极佳位置,后民师为李姓择日施工,因位置土质松软,向下取土至一米深时,发现有异物(即原有一副棺木),“八斗胖”,问民师怎么办?民师答曰:“不怕,‘官’上层‘官’照样发”,为此按民师安排,李姓将先人遗骨按计划安葬,安葬后,李姓年年顺意,三代出翰林(相当现在厅级官员),这就是后人传说的:“棺上层棺三翰县”佳话的来由。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
刘如君,梅县区南口瑶上人,梅州日报通讯员,梅州日报小记者联盟指导老师,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梅县区文联委员,梅县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梅县区梅岭诗词联学会常务理事,梅州市硬笔书法协会副秘书长、梅州市诗词学会会员。
编辑:李瑜;校对:十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