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战旗村,这位书记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高德敏,战旗村党总支书记,第五届成都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他是土生土长的战旗村人,在家种过田、外出打

高德敏,战旗村党总支书记,第五届成都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他是土生土长的战旗村人,在家种过田、外出打过工、回乡办过企业,是深得村民信赖的致富带头人。他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是以身作则的示范人。

把命系在村子上的人

战鼓声声,风吹旗舞,战旗村正如其名,在农村改革中打响头阵,勇做开创先锋。

这个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的战旗村,从前只是个贫穷的小村落。今日的战旗村,整洁的街道,古香古色的楼宇围墙,高悬的火红灯笼与张贴的对联,把这片土地装扮得喜气洋洋。作为战旗村第八任村支书,高德敏说,战旗村的发展是一代一代接力拼搏出来的,现在这面战旗交到我手里,我就要扛起来,绝不能成“败家子”。

高德敏工作照(右一站着的男子)

而不成为“败家子”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所在的地方知根知底。1963年的高德敏生在战旗村,长在战旗村,干在战旗村,命也在战旗村。2002年当村主任,2011年任村支书,这期间,高德敏把战旗村一花一树,一田一塘“摸了个透”。

在高德敏的带领下,战旗村切实推进“五星”党组织创建,并成功创建为“五星”党总支部,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每年举办党员夜校、农民夜校等“微党校”不少于12期,培育学员1000人次以上,凝心聚力推动工作,村域各项工作不断强化。建立9个网格小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进行动态管理,对全村的用水、用电、用气和环境卫生等日常生活进行常态化监管,引导村民积极自主管理社区,初步探索出一条农村社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民主管理之路。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战旗村的今天。”高德敏说,基层治理只是打基础,要想为村庄、为村民谋发展,产业兴旺是根本。

高德敏工作照(右二)

要想集体产业兴旺,光是土地改革还是不够,高德敏以他多年的创业经验,终于找到一条属于战旗村的发展道路。创新土地经营方式,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注入资金的方式,组建战旗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入股保底、二次分红的方式,村民人均年收益达1500多元。引入的榕珍菌业等产业化企业,解决本村及周边剩余劳动力1300多人,实现务工收入2000多万元。引入社会资金,建成占地薰衣草基地300亩,蓝莓基地160亩,草莓基地200亩,通过举办薰衣草等节会活动,打造了“一三联动、以旅助农”典型样板。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了传统农民向旅游从业者转变,传统农业向休闲旅游业转变,传统农村向精品景区转变。

如今的战旗村,村民们住上了漂亮的乡村别墅,一个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接踵而来,大家的日子越来越甜蜜。2017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达到46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462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053余元。

红星新闻记者 戴佳佳 受访者供图

编辑 陈艳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