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1 星期二 北京
翻完《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开始看《潘金莲的饺子》。这本书是作者李舒送给我的,当时看了一下,直到今天重新拿出来再看。230多页,一天看完了。
以前买过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的《金瓶梅饮食谱》,看过后也就忘记了。去济南的时候,王老虎还请我吃过一餐金瓶梅宴,那餐饭真的很难吃,而且还不情色。人生乐事食色为大,这餐金瓶梅宴既不好吃也不色情,除了记住武大郎炊饼、潘金莲咸菜之外,不记得还吃过其他什么菜了。李舒这本《潘金莲的饺子》写的轻松还有些俏皮,结合了自身饮食体会,而且作者说她喜欢的是潘金莲,间或还带了句儿时听到的脏话,蛮可爱的真实。把我逗笑的是引子中引用的一段河南唱曲《关公辞曹》,里面唱到:“曹孟德在马上一声大叫,关二弟听我说你且慢逃。在许都我待你哪点不好,顿顿饭包饺子炸油条。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撩灶,大冷天忙得热汗不消。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捣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我对你一片心苍天可表,有半点孬主意我是屌毛。”最后一句李舒没引,我查了一下加上的。民间情谊的表达真是太接底气了,没别的什么,就是给你做好吃的。只是河南民间也没什么珍馐美馔,包子饺子油饼就是老百姓的美食想象了。这里说的是食,想起有一首陕北民歌唱的是“性”:“白花花的大腿水灵灵的X,这么好的地方留不住你。”二者结合,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标就完整了。
看完李舒这本《潘金莲的饺子》,才知道《金瓶梅》里有那么多和饮食有关的描写。我最早看这本书是1986年,朋友从香港买了一套送给我,我拿到学校挑灯夜读,连带着同宿舍的一起读。那套书是六本,宿舍七个人,其中有一个人回家了,六个人一人看一本,看完了交换。那几天我们宿舍和周边几个宿舍都围绕着这套书较劲,最后只收回来五本,其中第五册不知道被谁拿走了。
那时候年轻,男女的吸引远远超过饮食,大家看得都是关键部分,搞的上课都有些无精打采,油水本来就少,体质本来就弱,结果那一段时间显得更是面黄肌瘦了。好在年轻,火力壮,集中消费一下还能挺得住。现在再看估计对那些关键部分的兴趣就一般般了,与我来讲,饮食大过了男女。年纪到了,精力体力都不行了,加上兴趣也是更多在饮食方面了。
有一次和一个准备做餐厅的朋友聊天,说到菜单构成的时候,我说还是要有一些重口味的菜品。在外面吃饭,能吃过瘾的,能卖钱的菜大致还是口味重一些的。虽然美食理论美食文章推崇那些平淡雅致的菜品,实际上人们特别是中国人的口味习惯,还是有些偏重口味的。这一点,《潘金莲的饺子·打点酱油好下饭》一文中说下饭菜很重要,即使是皇族高官,吃的也很重口味。“明朝万历年间谢肇淛就曾说:‘今大官进御饮食之属,皆无珍错殊味,不过鱼肉牲牢,以燔炙浓厚为胜耳。’翻译成白话,就是‘今天皇。帝所吃的东西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不过是鱼肉猪牛,多加调味品罢了。’这不是孤证,《明宫史》里说‘凡宫眷、内臣所用,皆炙煿煎煠厚味”,“‘而香油、甜酱、豆豉、酱油、醋,一应杂料,俱不惜重价自外置办入也’。这说明谁也没有明朝皇帝的口味重”(《潘金莲的饺子》P203-204)
这本书让我有了再看一遍《金瓶梅》的兴趣,索性找出来,一天看它三四回,权当疫情中的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