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半钟,3726名小学生安全、快速、有序地从教室撤离避险到操场指定位置。这是5月20日上午,四川雅安汉源4.8级地震时,发生在凉山州冕宁县高阳小学校的一幕。
高阳小学校校长吴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归功于过去3年来、学校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地震避险撤离演练,所以在这次地震发生、四川地震报警系统响起的时候,同学们上演了教科书式的避险撤离。
有序撤离到操场
教科书式的表现
仅用时2分半,全体师生完成避险撤离
5月20日上午,四川雅安汉源发生4.8级地震,周边震感强烈。震感也波及到了凉山州冕宁县。
冕宁县高阳小学校长吴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学校8点09分开始第一节课,所以地震发生时,正是师生们上课时间。
“每一间教室都安装有四川地震报警系统。”吴杰表示,地震发生后、在办公室的她只感觉到轻微的震感,但据老师们讲述,在教室里,地震报警系统响起,所有的学生都是非常迅速地、第一时间躲到了桌子下面,随后,在老师的组织下,快速有序地撤离到了操场上。
吴杰说,据当时在上课的老师回忆,其实震感很轻,老师只注意到电子白板晃了一下,几秒钟就停了,但在报警系统响起的瞬间,蹲下避险已经成为了同学们的习惯性的条件反射。
从视频上,红星新闻记者看到,身穿校服的低龄学生们非常有秩序地跑进操场,迅速排队、蹲下、抱住头做好保护,视频里可以看到有老师正在维持秩序。
“地震发生后,我们学校政教处的4位老师迅速抵达了4栋大楼、各自指定负责的位置,在楼梯的转角处对学生进行疏散。”吴杰说,根据现场情况,一楼的学生从离开座位到跑进操场,用时不到1分钟,高楼层的学生,大部分都在2分钟内完成撤离,最晚的也没有超过两分半钟。
有序撤离到操场
每两周一次地震演练,“就像完成了一次演练考试”
吴杰介绍说,冕宁县要求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要进行2次地震避险演练。而高阳小学有所不同,全校目前68个班级、3726名学生,在整个凉山州的中心校里办学规模是最大的,四川省内的办学规模都算比较大。
学校虽然处于县城,但学生都是来自全县偏远山区的孩子,以少数民族为主,考虑到入学之前孩子们对地震避险的知识不多,3年前到高阳小学担任校长的吴杰便要求,每两周进行一次地震避险演练。
“除了政教处的4位老师分管4栋教学楼外,所有在教室上课的老师,不分班主任还是其他任课教师,只要‘地震’发生了,就要第一时间组织同学避险疏散。”吴杰说,避险疏散的位置,主要是在学校操场和篮球场这两处地势空旷处,根据每个年级距离远近进行分配,方便孩子们迅速安全地撤离到安全位置。
有序撤离到操场
“刚开始演练的时候,我们也担心,要求学生迅速撤离,但人那么多,会不会发生拥堵、推搡甚至是踩踏风险?”吴杰说,但在实际演练中发现,只要同学们根据指令,一楼的同学距离操场近,先跑出来,等二楼的同学跑到一楼的时候,前面的同学已经到位,撤离的空间也腾出来了。“过去3年,每一次演练,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拥堵、踩踏伤害。”吴杰说,甚至许多老师都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是学校临时发起地震演练。但同学们的表现确实让老师们感到吃惊和满意,“相当于一次对平时演练成果的考试。”
经历过汶川地震的吴杰也感慨,当时,她在另一所学校任职,地震发生时,只能站在操场上喊“地震了地震了”,现在,每一所学校安装的报警装置,为同学们争取了更多的避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