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高中出了5个牛津,6个剑桥,最小仅15岁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英中高级中学获悉,本年度,该校5名学生获英国牛津大学预录取,6名学生获得英国剑桥大学预录取,至此,该校历史上牛剑录取总数已达120份。

image.png

李明晓、韩道阳、匡若希、张瑞华、刘舒扬(从左至右)被牛津大学预录取

image.png

熊紫涵、王梓宇、龙益天、王璞彧、陆叶天 李梓畅(从左至右)被剑桥大学预录取

牛剑所青睐的学生具备哪些共通的特质?这些超级学霸除擅长学习外,还有哪些过人之处?成功案例背后,是否有成熟的经验和策略可复制?

牛津剑桥:

不要“做题机器”

回顾面试过程,11名同学纷纷表示,考题难度不大,积极展现思维过程很关键。

图片

龙益天

被剑桥大学数学专业录取的龙益天表示,面试考题涉及积分、画图、数论等,虽知识点分散,但难度不深,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来应对,并把握好答题时间。

图片

李梓畅

“我的问题是关于如何摧毁一个经济体。”被剑桥大学经济专业录取的李梓畅说,虽然设问比较反套路,但考察的还是关于考生对经济制度的了解程度,以及社会责任感。

图片

熊紫涵

“不仅是逆向思维,面试中也展示了我们的辩证思考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同样被剑桥大学经济专业录取的熊紫涵表示,剑桥大学的面试有互动讨论环节,面试官会引导考生深入思考,这就需要考生有足够的日常积累。

图片

张瑞华

获得牛津大学数学专业预录取的张瑞华回忆,面试题涉及概率、统计、方差、几何等知识点,“没有太超纲的考题,只要保持冷静,思维清晰,运用推理能力合理计算,就能顺利完成。”

图片

匡若希

同样被牛津大学数学专业录取的匡若希说,最开始自己用了比较复杂的解题方法,之后及时调整思路,重新作答。她表示,考官看重的不是答案,而是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学生是否有足够的韧性与毅力,积极思考解决办法。

“这些被录取的学生的思维都很灵活!”英中英国留学申请负责人陈老师说,能获得牛剑青睐的都并非“做题机器”,而是对学术饱含热情,通过国际课程培养,具备深入思考且有清晰思路表达的学生。

玩着玩着

他们把兴趣变成专业

爱玩是少年的天性,能“玩”进牛津、剑桥,则是这一届学子值得学习的地方。几位同学中,不乏因爱好产生探究欲,并最终影响大学专业选择的例子。

图片

陆叶天

被剑桥大学工程专业预录取的陆叶天,从小爱玩乐高积木,小学便开始学习编程,五年级时就能操纵机器人完成路线识别、推箱子等指令任务。破解令人头疼的奥数题,是他获得成就感的来源之一……高中阶段,希望用代码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陆叶天,一边提升学术能力,一边积极参与高校牵头的研究项目,他撰写了关于提升自动驾驶车辆识别道路,优化视觉图像清晰度的论文,还参与了腾讯旗下的AI音乐项目,制作重构AI音色的模型。

无独有偶,从小便展现出数学天赋的龙益天,高中受妈妈影响,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积极探索数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用数学模型划分心理学理论边界,为此参与撰写了两篇研究论文,并最终被剑桥大学数学专业预录取。

获得牛津大学工程科学专业预录取的李明晓、韩道阳、刘舒扬,都是各自爱好领域的佼佼者。

图片

李明晓

初中时,学校举办的航模飞行表演,让李明晓对航模产生了兴趣,之后他通过查资料、看视频,探究空气动力学、用3D建模软件自主设计航模,做飞行测试。上高中后,他加入了英中物理社,多次在物理大赛中斩获金牌。

图片

韩道阳

毕业于英中初中部的韩道阳,曾利用橡皮筋等简易材料,组装过一架固定翼飞机,并在空气航模比赛中荣获第一名,此后他累计制作了近百架航模。在英中初高六年期间,他的兴趣得以延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同时也坚定了申请牛津大学工程专业的决心。

图片

刘舒扬

同样毕业于英中初中部的刘舒扬,为了看懂F1赛车比赛,在初一时自学了法语和物理知识,利用弹簧原理设计赛车头盔。他认为赛车蕴含着大量物理与工程知识,无论是改善空气动力、减小阻力,还是选用车身复合材料,都需要专业的理论支持。这些经历激发了他在英中六年间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最终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获牛津大学工程专业录取。

拼的是天赋+努力

赢在全面发展

学霸们并非每时每刻都闪闪发光,默默努力的日子里也曾焦虑不已,但他们不会自我怀疑、轻易放弃,而是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行。

被牛津大学数学专业预录取的张瑞华,曾视数学为短板。“我从小学到初二数学都不算拔尖,初三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数学不能停留在‘搞清楚一道题’上,而应举一反三,做到‘解决一类问题’。”

匡若希也表示,学习难免有畏难情绪,但别轻易被打倒,“放平心态慢慢来,跟上老师的节奏,做好笔记,归纳重点。”

图片

王璞彧

“看着同学们陆续都收到了中意的offer,而我邮箱空空,差点没心情过春节。”这个申请季,年近15岁的王璞彧,一度被焦虑和挫折感包围。

因父母工作的原因,从小到大,他频繁转学,甚至小学阶段曾在国外学习和生活,不断转换新环境,小小年纪的他曾颇为不适。他说:“困难在于环境,但成长也来源于环境,在国外那段时间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英语能力。”回国后,他积极参与国内高校夏令营积攒科研经验。凭借英语优势和物理、化学、数学均衡发展,在修满学分且各科成绩优秀的前提下,王璞彧两度跳级,并最终在15岁就被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录取。

图片

王梓宇

梳理发现,这些被顶尖高校录取的学生,十分注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王梓宇考取英皇钢琴五级,作为学校商务社副社长的他,还积极组织义卖活动,为支教社团筹集善款;李梓畅是校园里的文艺积极分子,不仅爱好创作古体诗,还在学校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龙益天在学校创立了长跑社团,和同学们坚持跑步健身……

陈老师表示,英中十分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内驱力,因此任何才艺特长都能在英中找到用武之地。“作为武汉牛剑录取最多的国际化学校,学校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120份牛剑历届录取专业覆盖经济学,历史学,建筑学,工程学,自然科学,数学,化学等多个领域,多元化发展有利于他们在申请大学时获得多样化的选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