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明王朝里,几个主要人物都非常的有特点,比如严嵩的阴柔,徐阶的隐忍,高拱的爆裂,陈洪的阴鸷,吕芳的沉稳,海瑞的刚毅。
但让我印象最深的两个人,一个是嘉靖,此人工于心计阴沉不定,彻底达到了为上者疑,为下者惧的最高权术境界。
另一个就是本人的主角,织造局的杨金水。
这个人跟也很复杂,复杂的并不是身份,也不是权谋,而是自己的是非。
电影《一代宗师》里,赵本山有一段台词,说的真好:人这一辈子,最难看破的其实就是四件事,生死、是非、成败、荣辱,归根结底就一个字,我。
这句话用来说杨金水,是非常合适的。
杨金水这个人很难说是好人,比如他先是跟郑何合谋毁堤淹田,坑害百姓,现在又打算逼死下属堵胡宗宪的嘴,真是草菅人命到极点。
但他也不能算是个坏人。因为郑何二人干这事,多少还有为自己牟利的打算,但杨金水就没有。他自己也知道,再有半年就会被调回京城,没有必要在这时候干这种可能掉脑袋的事情。他之所以豁出命去干,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帮干爹吕芳完成50万丝绸。
作为上司,他也不能算是好上司,明明自己跟郑何合谋,根本不干下属的事儿,但现在眼看瞒不住了,立刻就拿下属堵枪眼。
但也不能算是坏上司。下属经常调戏自己身边人,他什么都知道,但却根本不在乎,也不说一个字。直到现在要用下属的命了,才拿出来说事,也算是对下属有个交代。
至于女人,他一样非常复杂,芸娘伺候了他四年,他根本不在乎,依旧认为芸娘就是个婊子,关键时刻让芸娘献身陪下属,知道芸娘跟沈一石有一腿,也丝毫不在乎。
但到最后关头,还是给了芸娘一个交代,让她随了心愿跟了高翰文。
至于对干爹吕芳,他宁可把所有罪责都顶下来装疯,也不泄露一个字,同样,自己干什么坏事一样告诉干爹,可谓做到赤诚。
就连沈一石他也算做到尽职尽责,否则老沈不会把身后事交给他去办。
这些统统汇聚到他身上,就形成现在这种非常复杂的样子。
说到底,他只是一个没有太多选择余地的人。
别人眼里,他是个手握生杀大权的四品太监,吕芳的干儿子,但实际上杨金水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清楚,他就是皇上老祖宗身边的一条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看住这个家。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所以胡宗宪气急败坏的说出,为了丝绸饿死人,逼百姓造反,你也不管?
杨金水也就非常淡然的说了一句,那是你们的事。
在明朝,太监和大臣,虽然都是吃朝廷的俸禄,但是双方的责任是完全不一样的。
太监只是皇上的私臣,所以太监的所有行为都是对皇上负责。
但大臣不是,大臣本质上是属于朝廷的,所以大臣的所有行为都是对朝廷负责。
因此杨金水压根不管百姓的死活,哪怕将来有一天真的百姓造反,自己也会伤到一根汗毛。但是朝廷的官员可就完全不同了,必死无疑。
胡宗宪这就被杨金水逼入死角,狂怒之下直接拿马宁远说事儿,形势急转直下。
杨金水可以不管百姓死活,但不可能不顾及自己死活,于是只好同意胡宗宪的奏折。
这下就轮到嘉靖犯迷糊了。
因为杨金水的报告,嘉靖已经完全知道了毁堤淹田是怎么回事。但嘉靖压根不打算管,因为嘉靖心心念念的是50匹丝绸。
吕芳后来说,一两个县么,皇上心中装的是九州万方。
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就是,皇上才不管百姓死活呢,只要自己过得舒服就行。等丝绸到手之后,在秋后算账也不迟,那时候百姓又会称赞皇上圣明。
但现在嘉靖搞不明白了,既然毁堤淹田是为了改稻为桑,现在田都毁了,胡宗宪为什么还拦着不让干,非要三年不改。这一下子胡宗宪即得罪严嵩,又得罪吕芳,捎带还把皇上的如意算盘打空。
这其中奥妙嘉靖参详不透,又害怕胡宗宪因为严嵩的关系,不肯说实话,因此立刻下令三路人马同时进京,让他们相互印证,看看到底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