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片是这样炼成的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好莱坞更是如此。

最近,探长挖到一部冷门美剧,把好莱坞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看完4集,满是感慨:

嘴好歹毒!讽刺好狠!

「片厂风云」

The Studio

2025.3.26

图片

烂片也是一门生意

马特·雷米克(塞斯·罗根 饰演)是好莱坞大陆影业的高管。

身为电影监制,他在剧组却是一个多余的存在。

被导演喊错名字,多半是故意恶整。

向导演提点子,反被堵了回来。

“伙计,我们的点子够多了。”

到头来,马特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小丑,连参加查理兹·塞隆派对的资格都没有。

为此,他还要被手下无情调侃:

“你总是问有没有名人邀请你参加派对,答案总是否定的。”

在大陆影业工作22年,马特·雷米克郁郁不得志。

他幻想,假如自己是掌门人,一定不拍烂片,专注拍好片。

不让变态当导演,拍一些类似于《罗斯玛丽的婴儿》《安妮霍尔》这样优秀的电影。

讽刺的是,《罗斯玛丽的婴儿》《安妮·霍尔》的两位导演都有案底。

罗曼·波兰斯基性侵13岁少女,被美国通缉,至今不敢回去。

伍迪·艾伦被养女指控性骚扰,还与前妻米拉·法罗的养女宋宜结婚。

结果呢,他只能无奈表示:

“看来变态能拍好电影。”

一句话嘲讽两位名导,更讽刺圈内乱象,可谓是一箭双雕。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大陆影业原掌门人帕蒂(凯瑟琳·欧哈拉 饰演)因连亏10部电影、花3000万修公司大楼,被新任首席执行官格里芬·米尔(布莱恩·克兰斯顿 饰演)解雇。

听到这个消息,马特高兴疯了。

遇风化龙的机会,终于来了。

马特拜会上司格里芬。

格里芬开门见山,打算让他接班。

不过,他有一个顾虑。

“听说你喜欢故作高雅的文艺片,痴迷于让演员和导演喜欢你,而不是一心想着让公司赚更多的钱。”

为了升职,马特摇头否认。

认为自己和任何人一样,电影只是工具,赚钱是唯一目标。

此时,《芭比》票房大卖,令好莱坞大厂分外眼馋。

格里芬透露自己谈下酷爱品牌授权,打算开发一个面向所有年龄段消费者的超级大项目。

“如果华纳能靠一个没有生殖器的娃娃卖塑料XX赚十亿美元,我们应当靠酷爱这个老品牌赚20亿美元。你能实现吗?”

注:酷爱饮料(英语:Kool-Aid),卡夫亨氏旗下的饮料品牌。

因深陷琼斯镇大屠杀一事,喝酷爱饮料(Drinking the Kool-Aid)衍变成一个习语,专指因潜在的高额回报而相信可能注定或危险的想法的人。

马特听得一愣一愣的。

明知这种片子烂,但为了掌门人之位,他努力拍马屁。

“简直太好了。这就是我们该拍的。”

烂,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命令。

明知片子烂,但只求老板开心,足矣。

图片

忽悠老板,压榨大师

马特上位后,急需处理一堆烂事。

头等大事就是推进酷爱大电影。

艺术片和票房大卖不冲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他打算照搬《芭比》模式,邀请最优秀的名导,冲击奥斯卡,大赚10亿美元。

宏图还在畅想,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如今没有人看奥斯卡电影了!”

此时此刻,奥斯卡已哭晕在厕所。

他力排众议,坚持选名导。

想要韦斯·安德森?经纪人怕被炒,不敢推。

邀请吉尔莫·德尔·托罗?人家不会自降身份拍该死的酷爱电影。

寻找寻去,只有爆米花喜剧导演尼古拉斯·斯托勒合适。

这位导演,写过《好好先生》剧本,与塞斯·罗根合作过《邻居大战》《哥们儿》《内裤队长》《布偶大电影》等屎尿屁商业片。

冲奥是不可能,只能勉强忽悠老板了。

谁知,电影大师马丁·斯科塞斯不请自来。

他告诉马特,自己写了一个关于琼斯镇大屠杀的剧本。

虽然预算高到离谱,但电影宏大、壮观、有趣、黑暗。

聊着聊着,马特想到这场屠杀是喝酷爱饮料自杀的。

他灵机一动,决定将它作为酷爱大电影。

他给马丁·斯科塞斯画大饼,1000万买剧本,2.5亿电影预算。

不过,他有一个条件——

电影的名字,要叫《酷爱》。

听到这个片名,马丁·斯科塞斯瞬间懵圈了。

原本眉开眼笑一张脸,瞬间被灌了一大壶黄连。

既拿下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项目,又可以敷衍上司,马特自诩为天才。

他甚至对标昆汀的《好莱坞往事》。

都是关于邪教屠杀的电影,谁又比谁高贵。

人家拿奥斯卡,赚了3.7亿,他也行。

只是,他忽略一个重点。

《好莱坞往事》的演员阵容是黄金三角,小李、皮特、玛格特有票房号召力。

而马丁·斯科塞斯举荐史蒂夫·布西密(《大西洋帝国》)出演男一号。

这等于宣判票房失利,理由有二:

一,史蒂夫·布西密不具备市场价值。

尽管他是黄金配角、金球视帝、在世的最伟大的演技派之一,但依旧是最差人选。

对票房不利,也不足以撑起酷爱这样的品牌。

二、知名度非一线,年轻一代不认识。

谈到史蒂夫·布西密这个名字,总会货不对板。

要么知道他的名字,对不上脸,要么人的脸却不知道他叫什么。

这种男主,铁定赔本。

眼看上司要得急,马特不得不临时用一个先导预告糊弄。

片子里除了一个跳洋抖舞的酷爱侠动画形象,啥也没有。

不曾想,老大竟然很喜欢。

谈到剧本内容,他把先前与尼古拉斯·斯托勒的沟通的思路复制了一遍。

把黄、绿、红等各种口味的酷爱饮料都放进去,组成一个大家庭。

偏偏没有白色,刚好体现了电影的多元化和政治正确。

听过构思,上司龙颜大悦。

至于与马丁·斯科塞斯的合作,马特只能选择背叛。

他向上司邀忠诚,辩解道:

之所以买马丁·斯科塞斯的剧本就是为了毙掉项目,买断不拍。

于是,马特保住了工作,获得上司的芳心。

马丁·斯科塞斯的封山之作,无情雪藏。

最后,在查理兹·塞隆的派对上,82岁老头泪洒现场。

马特被查理兹·塞隆踢出派对,狼狈而去。

图片现实比剧更疯

《片厂风云》以辛辣、荒诞、虚构的口吻,讽刺好莱坞的乱象。

应该说,它是2025年迄今为止最好的喜剧。

豆瓣8.6,烂番茄新鲜度95%

克里斯托弗·诺兰要拍开膛手杰克,而且杰克还是个女的。

这种多元化选题,想都不敢想。

女演员格蕾塔·李(《过往人生》)套近乎,嘲讽《过往人生》的制片方A24没钱穷鬼。

实际上,她只是拍马屁,希望在电影宣传巡演期间搭私人飞机。

朗·霍华德的新片又臭又长。

但因为本人刻薄记仇,无人敢提意见。

好莱坞创意枯竭,剧本山寨。

但它们会用“好艺术家借鉴,伟大艺术家盗用”来搪塞。

不得不说,大陆影业挥洒千金开发IP,炒掉原掌门人的做法,简直是亚马逊的翻版。

2022年,亚马逊以84.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米高梅。

买下米高梅意味着拿下007系列。

《007:无暇赴死》

亚马逊想压榨007系列的剩余价值,加快007电影拍摄速度,制作衍生剧、前传、女版邦德等新内容。

007系列创意支配控制者芭芭拉·布罗科利、迈克尔·G·威尔逊(他们的父亲是艾伯特·罗莫洛·布罗科利,007邦德电影系列的制片人)摆出不合作的态度:

“这不是我们想做的事情。”

芭芭拉·布罗科利在朋友面前,大骂亚马逊高管白痴。

结果,亚马逊的老板贝佐斯读到这则报道,直接发话:

“不管花多少钱,都要把她赶走。”

最终,亚马逊支付10亿美元将两位创意支配控制者驱逐,全面接管007系列。

亚马逊也对自家工作室CEO珍妮弗·萨尔克下手。

执掌亚马逊工作室7年,狂撒币。

逢迎老板,斥资10亿美元开发“史上最贵美剧”《指环王:力量之戒》。

花3亿美元请罗素兄弟拍谍战剧《堡垒》,只存活了一季。

与芭芭拉·布罗科利商谈007电影拍摄,被嘲讽业余、愚蠢。

“她想将007塑造成一个面向美国中部地区的英雄,这令芭芭拉·布罗科利感到不满。业内人士讽刺道,珍妮弗·萨尔克对邦德的设想让其看起来像是NBC电视剧里那种千篇一律、叛逆的间谍。”

这种身居高位,只花不赚的人,自然不被容下。

总之,《片厂风云》这部剧,从制片厂的角度来看透好莱坞电影行业的乱象。

好莱坞已江河日下。

总有人们:人们为什么不愿意看好莱坞电影?

我认为,责任在于自身,观众无辜。

谁叫它一直吃老本,却以“好艺术家借鉴,伟大艺术家盗用”为荣呢。

砸再多的钱,臭还是臭,烂还是烂。

图片

2025/4/15

图片

监制:探长

Supervisor:Tan Zhang

编辑:探长

Editor:Tan Zhang

豆瓣:影探

Douban

微博:影探探长

Weibo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