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加油的当地居民。
经过几年的“井喷”,中国马拉松逐渐步入稳定发展的阶段。
上个周末,2019吉木萨尔天山马拉松(下称:天马)在新疆鸣枪起跑,近5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跑者用双脚感受着这座以美景、美食和深厚底蕴著称的历史名城所带来的热情。
它就是中国马拉松大家庭中的一场全新赛事,由于地缘因素比赛难度接近山地马拉松,但面对这些“劣势”,吉木萨尔县政府和赛事运营团队却信心十足,希望将这场天山脚下的路跑比赛办成新疆最有影响力的IP赛事之一。
在这份信心背后,天马的一些运营理念,确实值得不少年轻的中小型路跑赛事借鉴。
跑步情怀比不上回家的温暖
“这是我第一次亲身经历马拉松比赛,我真的紧张得心砰砰跳,不知道女儿什么时候到达终点。”当来自新疆昌吉的于永红在终点等待了4个多小时之后,她的女儿汪潺终于冲过了终点。
有意思的是,于永红竟然紧张到在第一时间没有认出女儿,还是在亲人的提醒之下,才拿过志愿者手中的奖牌,戴在了女儿脖子上。
“经常听女儿说她在深圳跑步的事情,今天第一次到现场,真的又兴奋又紧张。”看到女儿冲过终点时的疲惫状态,于永红的眼眶都有些湿了。反而是跑了4年多马拉松的汪潺在短暂调整状态之后,开始安慰她的家人。
汪潺(中)和她的妈妈于永红(左)。
因为工作缘故,汪潺在11年前到了深圳工作,由于远离家人并且工作压力很大,她在2015年7月开始跑步解压,然后就爱上了这项运动。4年里,她参加了20多场马拉松和超马,曾经还赢得过2016年的一场超马女子组冠军。
“在全国各地跑了这么多比赛,这还是第一次回到家乡跑马拉松。”今年在武汉马拉松的装备领取现场,看到了天马的宣传推广之后,汪潺第一时间就报名了这场比赛,然后兴奋地给父母打了电话,也正是因为这场天马,汪潺在“一年回一趟家”的计划里多了一次探亲的机会。
“我原本以为和广马或者武马这些大型赛事相比,这场比赛会孤单和冷清,但是一路上都是熟悉的面孔,还有熟悉的声音和语言给我加油,我一路都很兴奋。”
比赛展现了新疆的风土地貌。
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汪潺的一句感慨颇为令人动容,“这场比赛有种回家的感觉,真的很温馨,希望每年都能回来……”
事实上,汪潺的这份感触也是很多跑者的共同心声,更成了这场天马的一大特色。
以2小时32分43秒赢下天马全程男子组冠军的巴合塔尔·吾拉孜艾力在冲过终点后气喘吁吁地说,
“我就是新疆的本地人,但是这几年都在北京训练和比赛,第一次在家乡跑全程比赛,就跑出国家一级的水平,我真的很开心,很温暖。”
其实,如今的众多马拉松赛事都主打跑步的“情怀牌”,但对于二三线城市的中小型马拉松来说,天马赛道上这种吸引游子回家的温馨,成了一股清流。
不少从全国各地赶回天山脚下参赛的新疆跑者都不约而同地说,“明年我们还会回来参赛,而且还会邀请更多身边的跑者到新疆来看看。”
选手们准备出发。
赛道有些困难,不一定是坏事
不过,在众多跑者感慨“回家真好”的同时,他们也戏谑地抱怨,“这条赛道太难了”。
23岁的男子组冠军吾拉孜艾力就在赛后笑着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家乡的这场比赛风景真的很美,但是哎呀,真的(难得)要命。”
在这位退役的新疆长跑运动员口中,这场天马就近乎是一场“山地马拉松”。确实,按照赛事官方给出的线路图,这场比赛全程42.195公里的爬升接近600米,而按照跑者的实际比赛测算,全程累计爬升更是超过了750米。
“赛道困难其实不应该看作是一件坏事,反而应该是一个特色。”来自暨南大学的体育部教授张军对澎湃新闻记者提到了“困难”的积极影响,“反而是因为这个难度,让很多跑者反而更注意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
确实,根据赛后的统计,在456名全马跑者和1113位半马跑者中,只有一位女跑者因为中暑送院治疗,其余跑者都没有严重的身体疾病出现。
当然,这也和赛事主办方吉木萨尔县政府以及赛事运营方的认真细致有关系。
加油的当地百姓。
为了保证赛事安全和良好的比赛体验,吉木萨尔县政府采购了60余个AED,调动了20余辆救护车,同时调动了大量的医务人员组建了一支专业医疗救护队伍,建立了一套完善迅捷的指挥体系,并且在新疆境内的马拉松赛事里首次使用了喷淋装置,还组织了1300名志愿者全程服务。
“跑完全程,你其实不会感觉这是第一届比赛,从车程超过160公里的接驳车到沿途少数民族同胞的加油打气,再到充足的地方特色补给,能够感受到组委会的满满诚意和有序组织。”
来自上海路跑协会的持证教练万君华在完赛之后也讲述了他最真切的感受,“坐了43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乌鲁木齐,还坐了3个小时的大巴才来到这里,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是一点都不后悔,这条赛道虽然很难,但是比赛的氛围非常好。”
不仅服务跑者,更要服务老百姓
在一片赞誉中,第一届吉木萨尔天山马拉松安全落幕,但这场天山脚下的路跑比赛,却依旧面领着很多新生赛事同样的问题。
“第一届比赛我们没有冠名,而且招商对我们来说太难了,我们得到了县政府的很多帮助,但是有些合作赞助商并不是完全以现金进行合作。”
一位天马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场比赛只有3个月的正式筹备时间,加之首届赛事的影响力不足,招商成了头疼的问题。
不仅如此,作为上海马拉松的裁判和钻石联赛-上海站的裁判长,吕季东教授也受邀来到吉木萨尔观摩这场比赛,他在了解完这场赛事之后,提出了二三线城市马拉松赛事共同面临的问题。
“要提高赛事的影响力,就要考虑逐步扩大赛事的规模,但是这场比赛的赛道距离乌鲁木齐还有160公里,而且当地的住宿资源不足以承担更多的游客,这也会成为未来赛事继续举办需要克服的一大难点。”
尽管赛事主办方细心准备了免费的接驳车接送从乌鲁木齐到吉木萨尔的参赛选手,但是3个小时的车程让很多住在乌鲁木齐的跑者需要从凌晨两三点前往出发点,这对于跑者保持状态创造好成绩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过,面对着这些“劣势”,天马也在第一届比赛结束后找到了一条适合于小城市持续举办马拉松赛事的成长模式。
按照国内知名马拉松专家石春健在“天山论见”马拉松论坛上所说的:
这些“小型的新兴赛事,不仅要服务跑者,更要服务当地老百姓。”
吉木萨尔县政府就在首届天马举办之前,特意安排了美食街,让周边的老百姓和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能来品尝特色美食。按照县政府领导的说法,这场美食节为当地众多居民都创造了收益,而且比赛后的相关活动,还能进一步创收。
对于小型马拉松赛事来说,天马的这个办赛理念或许就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如果每一位当地百姓都支持马拉松赛事,并且为它进行宣传,那么这样的赛事怎会没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