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知名摇滚乐队痛仰乐队改编王菲经典作品《我愿意》,引发网友激烈讨论,痛仰、我愿意两个关键词登上了微博热搜。
在《乐队的夏天》改编赛比赛现场,痛仰由于出人意料的用了一种“很不摇滚”的改编方式,让现场很多歌迷很失望。
或许是因为没有等到这首歌的“炸点”,或许是跟期待中“躁起来”的现场不太一样,很多人在当时都表示痛仰的改编“很失败”。
更有乐评人当场批判痛仰的改编很不理想,让高虎和乐队成员一脸不爽。比如轻松调频DJ李源就很不留面子的说痛仰的改编“有一点松散”。
乐评人邓柯当场煞有其事的评价到“ 我们歌曲的情绪要有一个起承转合,痛仰改这个歌就一直起承承承合,痛仰的改编与我们欣赏惯性相悖”。
除此之外,众多乐评人对痛仰改编的批判可谓应接不暇,一个接着一个,然而谁都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事,会狠狠的打他们的脸。
节目一播出后,痛仰改编我愿意立刻登上了微博热搜,几乎所有人都在夸痛仰改编的“好听”、“有味道”,对乐评人的评价十分不满意。
更有客观数据表明,这些夸痛仰改编的好的歌迷并非“水军”,痛仰版本的《我愿意》连续几周霸顶几家音乐APP的排行榜,几千万的播放量超出所有《乐夏》产出的作品。
本是一首让痛仰遗憾淘汰的作品,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所谓塞翁失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乐夏复活赛上,痛仰和Click15回归舞台,本以为《我愿意》事件已经告一段落,马东在《乐队我做东》上曝出的料又让歌迷十分激动。
《乐夏》超级乐迷张亚东一直是王菲的制作人,张亚东曾为王菲做过好几张知名唱片。亚东老师把痛仰的改编给王菲听后,王菲直言把这首歌给他们了。
“王菲将《我愿意》赠予痛仰乐队”,原唱的肯定是对这首改编最好的评价。
如此多的后来反应,改编得到原唱的认可,这些结果真的打脸了那些说痛仰改编的不好乐评人。
《我愿意》这首歌真的像乐评人说的那样松散,或者客观一些说他们只有“起承合”吗?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痛仰的改编确实没有高亢之处,没有摇滚乐中普遍用的嘶吼或其他夸张表现情绪的手法。但别忘了,《我愿意》本来就是一首表现小资爱情情感的“情歌”,其中带着厚重的感情,如果用摇滚的方式表现“小资情歌”就变成了另一种情感。
痛仰不去用大的、恢弘的、普遍的摇滚乐形式,甚至连一个多余的program也不加,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我愿意》,可以说是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简单的编曲加上高虎磁性加糊音的嗓子,让这首改编感情十分到位。
《我愿意》本身就是一首管弦乐叠加的大作,王菲在演唱时配了一个标准的管弦乐团。痛仰在改编时除了一支摇滚乐队的标配其他什么都没有,他们能用仅有的资源另辟蹊径,且让作品不脱离本来的情感,难能可贵。
相比于把一首经典的抒情管弦乐作品改编为躁动热闹的重金属摇滚,这种最简简单单的方式反道让作品有了新的味道。他们也证明了作品不一定要有明显的起承转合,不一定所有的音乐都要用套路去做,也许换一个角度会有新收获。
至于为什么痛仰分数低,其中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歌迷听惯了痛仰的独立摇滚风格,养成了只要一看见哪吒出现就像蹦迪的思想。《我愿意》听到最后也找不到可以躁起来的点,不免有些“出人意料”。对风格突然的转变,歌迷还在缓冲过程中。
另外,痛仰改编的《我愿意》是一首很依赖后劲的作品,第一篇听着也许没有多大感觉,但越听越着迷。上头慢,后劲足,这也许是歌迷不能第一时间给出客观评价的原因。
虽然我们很不赞同一些乐评人的观点,但黑刀老师丁太升还是说对了一句话“比赛选歌要有竞技性”,这也许是所有音乐竞技类节目歌手绕不过的一个坎。
也幸好痛仰没有妥协,没有做那些华丽而不当饭吃的表面音乐,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最好听的作品,也像人们证明了才华终究是才华、实力终究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