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踏准行业时机,温州房企华鸿嘉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鸿嘉信”)成立仅8年即实现了15亿到460亿的规模腾飞,一度被视作行业“黑马”。2018年,这家小房企提出“2019年500亿、2020年1000亿”的目标,但截至2020年底,华鸿嘉信仅完成288亿元的销售业绩,未能迈进500亿房企的门槛,“千亿”更加遥不可及。
离职员工跟投纠纷惹争议
过去一年,由于拿地动作积极、高层频繁更换、业绩波动等,华鸿嘉信多次引起行业关注。近期,随着与离职员工之间的跟投纠纷持续发酵,华鸿嘉信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2020年12月底,有媒体报道,华鸿嘉信安徽区域公司原员工章波(化名)在辞职后,“被欠下”了一笔高达90万元的不知情债务,且借款产生的利息需要章波用自己的跟投款抵消。
《华夏时报》记者设法与当事人章波取得了联系。章波向记者提供了“颍上珑悦府”员工跟投协议及一份借款协议。这份于2018年9月28日签订的借款协议显示,甲方(即章波)有意委托丙方(系甲方受托方,即有限合伙)平阳鸿正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平阳鸿正”)间接投资阜阳“颍上珑樾府”项目。甲方向乙方舟山嘉仲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借款总金额为人民币90万元,用于支付间接跟投项目的投资款项,借款利率为12%。
据公开资料,珑樾府的土地在2018年4月被华鸿嘉信以4.2亿元竞得,楼面价2710元/平方米,溢价率76%。此前1个月,章波加入华鸿嘉信。
尽管有该份协议的存在,但章波也向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一些媒体表示,因为那块地不是自己拿的,且认为该项目可能会亏损,所以虽然同意跟投并向公司打入了30万本金,但没有同意配资,也从未签字确认上述借款协议;90万元也未按照华鸿嘉信单方面提供的协议中所描述的路径进入项目公司。同时,跟投协议中项目的土地获取时间为2018年4月,但华鸿嘉信配资跟投制度适用范围为2018年5月1日后获取的土地,从跟投制度适用范围、双方签署情况及资金实际发生情形上来说,上述协议不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份借款协议的最后一页,乙方舟山嘉仲投资及丙方平阳鸿正均有公司盖章,但作为甲方的章波只有一个打印的名字,没有签名或是手印、印章。而章波也向《华夏时报》记者提供了另一份没有争议的跟投协议。其强调,在这份落款时间为2020年1月的协议上,自己的名字是亲笔签名。
就跟投纠纷一事,《华夏时报》记者向华鸿嘉信方面进行了询问。但一名公司内部负责人表示“不便回复”,不愿对此做太多解释。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华鸿嘉信曾在公开平台上否认过章波“不知情借款”的说法。在浙江本地媒体的采访中,华鸿嘉信集团人力行政副总裁程俊解释说:“公司采用网上办公软件,基本上所有的跟投信息都在网上操作,每天都有业务流程在办公软件审批,而跟投本金和配资信息都公布在软件上。你说你看了2年半,却说不知情,有点不符合逻辑。”而财务总监林苗苗也表示,对于上述协议,办公系统显示章波在2018年9月28日下午7点多有操作记录,同意了上述跟投协议。
对于公司的解释,章波并不认可,并否认自己曾在公司后台进行过相关操作。其向《华夏时报》记者提出了4点疑问:“第一、不肯和当事人当面对峙是心虚吗?第二、单方面拿出公司自己系统的所谓后台记录有何法律效力?第三、为何回避4月拿地和制度中5月1号之后不一致的问题?第四、借款90万直接转到项目上,并没有按照假协议约定。”
目前双方对此各执一词,截至记者发稿仍未有实质性进展。
“野心肯定要有实力做支撑”
官网显示,华鸿嘉信成为于2012年,2017年将总部迁至杭州,之后其布局版图从单一深耕浙江扩展至江苏、福建、湖北、安徽等五省三十余城,目前旗下拥有百余个项目。
由于踏准了行业时机,重仓三四线的华鸿嘉信借势“棚改东风”,其销售额从2013年的34亿元飙升至2019年的460亿元,六年内复合增长率高达54.36%。2017年,华鸿嘉信实现了349亿元的销售额,踌躇满志地将2018年的销售目标制定为500亿元,还提出了“2020年实现千亿销售额”的目标。
但随着市场环境的转变、三四线城市棚改红利消退,加上一二线城市严格的限购、限价政策,以及房企融资端不断收紧等因素的影响,华鸿嘉信开始增长乏力。
2018年,华鸿嘉信实现438亿元的销售业绩,未能完成500亿元的销售目标;2019年,公司业绩有所上扬,实现了460.1亿元(全流量销售额)的销售业绩,在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百强榜单上位居第66位。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来自克而瑞的统计显示,华鸿嘉信仅完成288亿元的销售业绩,对比2019年的343.5亿元同比下滑16%,排名亦从上一年的80名降至93名。
针对近年来调控政策和市场形势的改变,华鸿嘉信也主动作出了相应的战略调整,比如将总部迁至杭州,发展从重“量”到重“质”,战略走向全国等。2020年,华鸿嘉信分别在7月及10月于杭州获得一宗宅地和一座烂尾楼,但整体来看,浙江温州、丽水、绍兴、台州这些三、四线城市仍是其倚重的区域。
除此之外,华鸿嘉信也存在有一定的资金压力。“天眼查”平台显示,最近几年,除了使用自有资金以及银行贷款,华鸿嘉信通过质押股权和委托发行信托产品的方式进行融资,目前有5项处于“有效”状态的对外出质股权事项。例如,2020年12月24日,华鸿嘉信与扬州万维置业有限公司达成股权质押协议,出质股权数额为8000万元;同年8月,华鸿嘉信将其持有的丽水鸿顺9%股权质押给了杭州悦清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质股权数额90万元。
作为非上市公司,华鸿嘉信的财务状况没有对外做过多披露。而万向信托股份公司发布的“地产533号华鸿嘉信东城雅郡项目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A类”产品透露,华鸿嘉信的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比如,2018 年合并总资产391亿元,净资产40亿元,资产负债率(不含预收款项)15%;营业收入173亿元,实现净利润16亿元;整体金融负债不超过30亿元,在国内地产同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
对于公司业绩退步的因素及资金问题,上述公司负责人婉拒了《华夏时报》记者的采访。不过,该负责人强调:“公司这两年的业绩都很稳定。2021年的可售货值超过2020年。2021年,公司提出新的发展战略——‘聚焦深耕、提质增效’,相信2021年会更好。”
中国指数研究院杭州分院副总经理兼研究总监高院生认为,华鸿嘉信相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还是一家比较新的企业,需要时间去做内部的管理,包括流程体系、管理制度的改造和创新。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开始华鸿嘉信就引进了部分碧桂园的前高级管理者,担任财务、运营等各条线的副总裁。2020年9月末,碧桂园贵州区域原总裁黄士冯正式成为华鸿嘉信新任总裁,彼时还传出公司高层集体学习“阿米巴模式”的消息。
但在2020年7月底的一次媒体访谈中,李金枢直言,“野心肯定要有实力做支撑”。其认为,对目前的华鸿嘉信而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盈利能力,把实力做强了再考虑上市发债,从而做大规模。“当实力配不上野心,就不要再盲目追求,因为企业成长一定要有实力做支撑。比起企业上市,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