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结果出炉,尹锡悦气数已尽?李在明作出选择,中美地位不对等

2月14日,韩国国会就《宪法法院法官马恩赫任命敦促决议案》进行投票,结果以168票赞成、0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通过,这一结果无疑是加速了尹锡悦弹劾案的审理进程,与此同时,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在对外政策上的表态,尤其是关于中韩、美韩关系的言论,也引发了广泛关注。那么,尹锡悦是否真的气数将尽?李在明对于中韩、美韩关系又说了什么?

如今,尹锡悦的处境可谓岌岌可危。一方面,在弹劾案庭审的第八场公开辩论中,韩国首都防卫司令部第一警备团团长赵成贤的证词,进一步坐实了尹锡悦的“戒严风波”。赵成贤表示,尹锡悦在宣布紧急戒严的当晚,曾授意一线部队闯入国会,试图抓捕国会议员,打击政治对手。这一指控无疑让尹锡悦的政治信誉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韩国国会还掌握了关键证据,证明在尹锡悦宣布戒严前一天,第一夫人金建希曾向国家情报院院长赵太庸发送了两条短信。这一发现让外界对金建希是否干预政治产生了更多质疑。尽管尹锡悦团队试图解释这些短信的内容,但至今未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金建希的卷入,无疑让尹锡悦的处境更加复杂。

事实上,金建希的“干政”争议并非新鲜事。长期以来,韩国在野党一直质疑她干预政治,并多次提出《金建希独检法案》。尽管尹锡悦曾以总统特权否决该法案,但在其政治影响力下滑后,韩国国会最终在去年12月通过了这一法案。这意味着一旦金建希被证实与戒严案件有关,那么尹锡悦夫妇可能同时面临调查。对于尹锡悦而言,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鉴于他目前自身难保,金建希的调查结果很可能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外,尹锡悦的困境不仅体现在弹劾案上,还反映在民意的支持度上。最新民调显示,接近六成的韩国民众认为宪法法院应判定弹劾成立。这一数据无疑给尹锡悦的翻盘希望蒙上了阴影。有预测认为,弹劾案最快将于3月初宣判。如果宪法法院裁定尹锡悦下台,韩国将在60天内举行新的大选。这意味着尹锡悦的政治生涯可能即将画上句号。

与此同时,韩国政坛的另一位关键人物——李在明,正在为可能的总统选举做准备。最新民调显示,若提前举行大选,李在明的支持率遥遥领先于其他候选人。作为共同民主党的党首,李在明在对外政策上的表态备受关注。

他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明确表示,韩国无法承受“疏远中国”的代价,但仍将致力于加强美韩日三边关系。同时李在明还指出,对韩国来说,美国至关重要,“与美国关系恶化带来的损失,将比只站在中国一边带来的损失更大”。这一表态反映出李在明在外交政策上的务实态度。他强调,韩国需要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中保持平衡,既不能疏远中国,也不能忽视与美国的安全联盟。

李在明的表态与尹锡悦政府的对华强硬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尹锡悦上台后,韩国在对外政策上明显向美国倾斜,甚至不惜在对华关系上采取强硬立场。然而,李在明认为,这种做法并不符合韩国的国家利益。他指出,美国虽然对韩国至关重要,但中国作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样不可忽视。李在明的这一立场,无疑为韩国未来的外交政策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当然,韩国的外交重心还是没有发生太多变化,韩国外长赵兑烈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明确表示,韩美同盟重于韩中关系。他强调,美国是韩国不可替代的盟友,而中国则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安全问题上,韩国将基于《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的精神行事。这一表态反映出韩国在中美博弈中的现实选择。尽管韩国希望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但在安全问题上,韩国的立场显然更倾向于美国。

总的来说,尹锡悦的政治命运大概率已经走到了尽头。弹劾案的加速推进、金建希的卷入以及民意的支持度下滑,都让他的翻盘希望变得渺茫。与此同时,李在明的崛起为韩国政坛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他在对外政策上的务实态度,尤其是对中美关系的平衡立场,可能为韩国的外交政策带来新的方向。然而,韩国在中美之间的微妙平衡依然充满挑战。如何在安全与经济利益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将是韩国未来领导人面临的最大考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