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利益链!教育部发大招:从严审批培训机构,禁止招生入学与社会竞赛挂钩!新华社怒了:无孔不入的教育焦虑让机构赚的盘满钵满

21金融圈综合教育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网等

3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在规范社会竞赛项目管理过程中,全面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竞赛项目,进一步突出了素质教育导向,现有的5项奥赛只面向高中阶段的学生,不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任何竞赛项目包括获奖成绩,均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

吕玉刚透露,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竞赛项目管理,严格按照竞赛项目管理规范和举办方的承诺,加强竞赛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保障竞赛项目依法依规举行。

二是严肃查处违规竞赛。对没有经过审核通过的竞赛活动加大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禁中小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违规竞赛活动。

三是严格执行招生政策。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和“公民同招”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坚决斩断这种利益链。

01

教育部:从严审批培训机构

关于教育部对规范校外培训以及减轻学生课外培训负担方面的举措问题上,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纲超标的培训行为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培训项目收费居高,有的培训机构退费难、卷款跑路的问题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和精力负担。

吕玉刚表示,今年教育部将这项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任务,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作业负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广泛关切。

对校外培训机构,将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创新收费管理方式,规范培训行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对义务教育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设计水平,严格控制书面作业的总量。要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供给,保障课后服务时间,特别强调课后服务的时间要和当地正常的下班时间相衔接,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和学生的需要。

吕玉刚最后提到,广大家长应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理性地、客观地看待社会培训,不给孩子过多施加压力,科学、适度地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和锻炼,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02

教育板块全线承压

受消息影响,A股港股教育板块全线承压。港股中,创联教育跌幅最大,跌8.70%,中国东方教育、东软教育、民生教育、天立教育、成实外教育等跌幅都在4%附近。

A股方面,高乐股份、文化长城、科德教育等均跌超过2%。

当然,这些跌幅跟美股中概股教育板块比起来简直是毛毛雨。在昨晚美股交易中,华富教育、瑞思英语、安博教育等跌幅在7%-16%之间。而在更早前一周,包括跟谁学、新东方、红黄蓝等已经经历了一波“雪洗”,跟谁学股价两个月暴跌了70%。

为什么中概股教育股股价会突然暴跌呢?市场对此普遍的观点有三个:

一,对冲基金暴跌,导致跟谁学股价重挫。

在3月30日陈向东的内部信中说道:“跟谁学股价大跌,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一个美国对冲基金(指的是Bill Hwang)使用杠杆后爆仓,从而导致其所持有的跟谁学股票被投行强制平仓,进而对跟谁学的股票价格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二,监管“重拳出击”,引发了投资者对跟谁学的担忧。

最近,一系列关于教育监管新规的传言在互联网疯狂蔓延,从北京6岁以下学科类培训将暂停,到网上流传关于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试点工作,以及官媒不允许教育公司投放广告等消息都被网友热议。

三,在线教育风口过去。

作为在线教育的龙头之一,跟谁学股价的大涨有很大一部分因素都是受到了在线教育大火的影响,而如今风口逐渐过去,跟谁学股价回撤是理所当然,毕竟“涨多了就要跌”。

事实上,2020年,中国基础教育在线行业的融资额已超500亿元,这一数字超过了行业此前10年的融资之和。

因为热钱的涌入,在线教育的营销十分激烈,甚至有机构因此而资金链断裂,出现了爆雷跑路事件,比如此前“学霸君”宣布倒闭。不久前,还有一个老太太同时代言四家教育机构不同科目的广告事故发生,揭露了互联网营销的面目。

规范教培机构培训行为仍刻不容缓。

央媒层面已经全面下架了在线教育广告。若往下推广,想必教培机构还会受到进一步影响。

此外,跟谁学本身的业绩表现也不尽如人意。3月5日,跟谁学发布2020财年的财务报告,2020财年全年实现收入71.25亿元,同比增长236.9%;全年净亏损13.93亿元,由盈转亏。

03

新华社:无孔不入的教育焦虑让机构赚的盘满钵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教育部发布政策的一周前,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在公众号发表了关于对校外培训的讨论:

“人家的孩子都会讲英语故事了,你的孩子呢?”“你来,我培养你的孩子;你不来,我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的广告铺天盖地,不仅充斥着公交地铁车厢、街头巷尾的广告牌,在手机、电视机上也呈“霸屏”之势。

全国政协委员许进的一份调研提案显示,2020年,仅在线教育的课外辅导机构就投入上百亿元用于市场营销。无孔不入的教育焦虑“攻击”之下,校外培训市场一片火热,不少机构赚得盆满钵满。

没有焦虑要制造焦虑,有焦虑要放大焦虑。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利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精心炮制软文,内容无外乎反复强调,孩子成才就必须一路读名校、拿高学历、取得领先于他人的成绩,大肆渲染教育竞争。

这些“毒鸡汤”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散发后,激起家长们的焦虑恐慌情绪,其煽动性和蛊惑性足以使众多家长丧失判断力,或被迫“随大流”加入补课大军,陷入“不跟风补课会焦虑,跟风补课更焦虑”的怪圈。

毋庸讳言,校外培训机构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课外教育需求。但是这其中有多少是真需求,多少是被制造出来的“伪需求”呢?

无孔不入的“洗脑式”营销通过刺激家长的敏感神经,制造和加剧教育焦虑,从而“绑架”无数学生和家长。一些家长架不住这样的广告“忽悠”、软文“洗脑”,花费成千上万报班,到头来没让孩子练就“开挂”本领,反被部分培训机构坑钱、坑娃、坑智商。

“毒鸡汤”式营销的危害不可小觑。与具体的违规办学行为相比,校外培训机构的种种营销行为,制造紧张情绪,刺激教育焦虑,对基础教育生态的危害更甚。如果说超标超前培训等违规办学行为是污染了基础教育的“水塘”,违规营销行为则是污染了基础教育理念的“水源”,使得功利教育观大行其道,加剧整个社会的恶性教育竞争。

如果放任教育焦虑在全社会蔓延,无限膨胀甚至升级为普遍性的教育恐慌,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这是一个不难回答的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彻底清理校外培训乱象,在规范培训机构具体办学行为的同时,还必须对校外培训机构广告、营销加强审查管理,从而为家长和学生松绑,缓解被人为制造和放大的教育焦虑,遏制过度膨胀的校外培训需求,让基础教育的“源头活水”更加清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