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中新社与记者节有这么深的渊源

世上有那么一种劳动,专为讲述别人的故事。有那么一群人,肩上扛着责任,笔下关乎真相。他们,叫记者。

今天,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让我们看看记者节的前世今生,回归初心,以此向记者致敬。

“青记”与“国新社”

记者节设在11月8日,有其特殊的纪念意义。因为这一天,是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简称“青记”)成立之日。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记协与中国新闻社也颇有渊源。1937年11月8日,“青记”在上海成立,而“青记”的姐妹组织、中国新闻社的前身——国际新闻社(简称“国新社”)在1938年以“青记”成员为骨干成立,由范长江任社长,“青记”的各地分会也就成了“国新社”的各地分社。

国新社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甫一创办,国新社就向世界传递中华儿女不屈抗日的讯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国新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事进步新闻事业,专门向国民党统治区和海外华侨报提供通讯稿及专稿。

1939年至1940年夏是国新社的全盛时期,桂林总社、香港分社和广州办事处发稿业务有:对国外发有英文《远东通讯》,对海外华侨发有《祖国通讯》、《国新通讯》,对国内有《国际新闻通讯》和普发到国内外的特约专稿,采用国新社稿件的,除党领导下的《新华日报》、《华商报》外,还有国统区的报刊和东南亚、印度、美国、澳大利亚、非洲的华侨报纸,共达150家以上。这样的影响力,在战争年代弥足珍贵。自叹为“海外孤儿” 的华侨华人,时刻期盼能够听到来自祖国的信息,国新社就此架起了一座跨越万水千山的信息桥梁,将来自家乡的讯息传递给客居他国的炎黄子孙。

用牺牲换来的记者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1949年9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筹备委员会成立,“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将团结凝聚新闻工作者的接力棒,交到了中国记协手中,同时也传下了“爱国、进步、责任、担当”的“青记”精神。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记者节。不是在11月8日,而是9月1日。这是爱国进步人士用生命和鲜血抗争而来的记者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以“攘外必先安内”为由 ,颁布《出版法》等法律,强化新闻检査制度,引发了新闻界的普遍不满。1933年1月21日,镇江《江生日报》经理兼主笔刘煜生,被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顾祝同下令枪决,罪状为“宣传共产”。而证据仅仅是该报副刊上发表的几篇小说。

刘煜生被枪杀的消息经上海《申报》刊载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为了缓解舆论压力,1933年9月1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向内政部、军政部发出“训令”,要求这两个部“通令”各级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对于新闻事业人员,一体切实保护”。

1934年8月,杭州记者公会向全国新闻界发出倡议,公定9月1日为记者节,届时开展庆祝活动。

从1935年起,全国新闻界都庆祝记者节。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对舆论的钳制越来越严,“九一”记者节逐渐流于形式。但在解放区,解放区新闻界把记者节作为加强团结、总结工作、声援国统区同行的日子。

记者节,一个不放假的节日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记者节就已被设立,但并未明确具体日期。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办法》对年节和纪念日放假规定这样表述:“其他各种纪念节日如:二七纪念、五四纪念、七七抗战纪念、八一五抗战胜利纪念、九一八纪念、护士节、教师节、记者节等,均不必放假。”

由于没有具体日期,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

直到1999年9月18日,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但仍未给出确定日期。

这个办法公布后,各地新闻工作者纷纷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询问有关情况,希望确定这一节日的具体日期,并提出了不少建议。中国记协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认为中国记协代表着全国5万名新闻工作者,以其成立日作为记者节日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比较适宜的。中国记协将此意见上报后,中宣部、国务院先后批复同意选定这一日。记者节日期的确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新闻工作者贡献的肯定。

于是从2000年11月8日开始,全国新闻工作者迎来了第一个记者节。从此之后,每年记者节,中央、地方均举行各种纪念、表彰活动,隆重庆祝记者节。

记者,记着

记着初心、记着担当

记着坚守、记着作为

祝愿所有的新闻工作者记者节快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