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年作者陈韵迪:从“富二代”到写作育人的华丽转身
人物名片:
陈韵迪,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师从全国知名作家陈晓辉老师。现为《师生》杂志特聘签约作家,曾参与编著《小学生优秀作文攻略大全(人教版)》、《灵性作文有一套(小学卷)》等畅销书籍。若干作品见于国内各大报刊杂志。
她是温州乐清籍80后作家,叫陈韵迪,是晋甫作文创始人,是学生爱戴、家长好评的好老师,也是《师生》杂志签约作家。她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始展露了她的文学才华,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作文大赛并实至名归;高中时代,开始撰稿,发表小小说;大学时代,在乐清日报社实习记者,并多次发稿。
2018年的阳春三月,小编有幸见到了传说中的胆敢在将近而立之年放弃光鲜稳定的工作,一切从头开始的韵迪。侃侃交谈之余,小编愈发觉得眼前的韵迪外表柔柔弱弱,但她有一颗荣辱不惊的豁达之心。虽然韵迪从小养尊处优,但绝不愿意被赋予“负二代”而碌碌无为,亦足够励志。小编认为,这跟她的写作一定离不开。
站在云端的生活陷入低谷,用文字强大自己,东山崛起
1981年,陈韵迪出生于温州乐清翁垟富商的家庭。陈韵迪的家在当时当地首屈一指,父亲是集团公司董事长,母亲另外经营一家公司,收入颇丰,是一位女强人。从小家里宾客如云,座上宾不是官僚就是富商,自然小时候的韵迪受到众人奉承,难免养成骄纵跋扈的性格,常常给人高冷难接近的错觉。但宾客中,一位来自复旦大学的教授无意间说的一句话影响了她,他对其父亲说:“你的女儿很有写作天赋,她要是在上海,发展会很快。”当时,韵迪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据韵迪回忆,那天父亲正与教授等几位宾客在办公室里谈事,韵迪觉得无聊,于是趴在办公桌上写了一篇作文,不知不觉中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内容是对《凡.卡》一文的解读,文章内容翔实,真情实感,有着高于同龄人的人生见解。复旦教授的话如雷贯耳,原来,世界还很大,个人很渺小,韵迪暗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文字去打开上海那遥远神秘的地方,遇见更美好的人事物。
然而人生起起伏伏是寻常。08年,家里遭遇变故,树倒众人散,家里变得冷冷清清,这让韵迪更加证实了小时候敏锐的感受:人的一生一定有起有落,唯有自己强大,才能立足社会。韵迪不顾家人反对,毅然从银行辞职,来上海攻读法律,希望能学用法律来捍卫自己及身边的人。此时的她全身长满刺,写下的诗文大多充满对人情世故的愤懑。
到上海不久,一次遭到卖手机的欺诈、卖场工作人员的谩骂,韵迪学着收起脾气,拿起法律来回击,收到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想到自己一直过的是众星捧月的生活,哪还受过这般委屈啊,咽得下这口恶气啊?人生第一回得靠自己的力量去扳回局面,倒是妈妈的一句话点醒了她,“是啊,我还有手中的武器啊!”于是她动起手中的笔,写了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章发到市长邮箱,令韵迪意外的是,没出半日,区里的领导特地联系了韵迪,专门驱车到卖场给了韵迪一个坚强的后盾,这回,卖场的相关负责人诚惶诚恐,深恐韵迪来头不小,得罪不起。看着他们那赔罪的笑脸,韵迪突然感应到文字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在那一刻,全身上下仿佛有神相助,突然就变得豁达通透了:人活着都不容易,得饶人处且饶人。
诚如佛曰: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带着任务来的。在上海,韵迪想让女儿进入公办幼儿园读书,可是没有上海户口进不去啊,不花钱的途径就是自己享受上海人才引进政策,女儿可以随迁就读公办学校,那么只有进入正规的单位才可以实现。好像上天特别眷顾韵迪,就在8月底的日子里,韵迪在网上看到一则千载难逢的招聘消息,是上海某公办学校招聘老师,可以引进人才,名额就1个。韵迪马上就带上自己新写的一首诗和自己新画的一副画,大大方方的去应聘了。没想到,在众多有经验的老师里脱颖而出,很快被录取了。就这样,韵迪踏上了全新的职业------教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倾注了自己全身心的热情,与孩子打成一片,做孩子的知己,收到很多很多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价值。“写作让我变得豁达通透,学生让我变得纯粹美好!”韵迪如是说。
再一次放弃安稳,从头来过,人生又宽了一度
在教师的岗位上,韵迪发现要想当优秀的老师,自己必须日夜精进,她放弃了看电视、追剧、逛街等娱乐,抓紧每一分钟,如饥似渴地学习,饱览群书,这段时期的文字以激励为主。上海的人才引进顺利办了下来,女儿也顺利地进入了公办学校,韵迪把家安在了上海,日子简单而美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家乡的婆婆愈发思念儿子,作为韵迪的丈夫,是一位极其孝顺的儿子,一边是梦想中的安稳的上海生活,一边是回到家乡再一次从头开始,这一次,韵迪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但古语有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丈夫的孝心最终打动了韵迪。当校长再三追问的时候,韵迪坚定而微笑地回答:不后悔。
档案留在了上海,回到家乡,又没法参加教师招考,韵迪想想,无妨,那就先从代课开始吧。代课意味着不公平的待遇以及旁人嗤之以鼻的眼光,多年的代课生涯里,碰到以强欺弱的事也是有的,但在韵迪眼里,这些只是暂时的困境,都是浮云,彼时的韵迪心里的宽度不断地在增长,格局不断地在扩大,一般的事影响不到她的心情,可旁人的无私帮助,她默默地记在心里,大恩不言谢,相忘江湖。
若待花开,她眼中只有一件事-----教好学生!
看着学生天真烂漫的笑容,韵迪有时又感伤了,因为终究一日学生们要离别;但是当学生们不用功读书,对未来没有设想的时候,韵迪又开始鼓舞学生的士气,与学生一一谈心,在学生离别的时刻,韵迪连夜写下了一首长诗《爱的嘱咐》,对学生进行几天的加强排练,学生们在校“六一”毕业晚会上诵读,听众们泣不成声。而韵迪悄悄地躲开了人群,偷偷抹着眼中的泪水。让韵迪欣慰的是,教过的学生经常来看望她,唠唠嗑,谈谈心事,仿佛多年好友。
创立晋甫作文,传递坚定的人生信念
有底气的人生是不会被一时的困局束缚住的,写作让韵迪打开了另一条通向有价值的旅程。很快,儿时的朋友找到韵迪,要求韵迪给她的孩子教作文,几堂课下来,孩子的作文很快提高,学得又很开心,连孩子都跟小伙伴分享起韵迪的课,口口相传,晋甫作文就成立了。
然而,韵迪觉得单是传授写作技巧往往不够,经她指点,想要提高考场作文分数,甚至满分都是很容易的事,可是学生们的思维、理想不打开,那么今后碰到事情还是会心灰意冷。写作是充满能量的事,只有让学生真正感知生活的多面性,认识到挫折是常态,学会与困难和平共处,帮助学生找到自己,那么这样的写作教学才是有意义的,这样一堂堂有意义的作文课将给学生接下来的人生里,储存了她/他心里的能量来源。
因为有了对作文教学更高的追求,韵迪开始留意起所在学校里的名师教学方法,有时周末特地上海或北京来回跑,只为了求见名家,向她们虚心请教作文教学。坚持两年下来,一个个关卡一一突破,发现作文这一科目专业性特别强,除了需要足够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针对性的作文指导方法,更要潜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最为困难的关卡是如何潜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究竟是怎样看世界的,他们是怎样与世界产生链接的?这一系列的问题使韵迪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哪怕在别人眼里,韵迪老师教作文的确有一套。
有句话叫:因缘聚会。在一次讲座上,听着台上的作家讲到他的作文教学理念:打开孩子心灵格局,唤醒生命内在力量,一切皆是素材。“咯噔”,这不是韵迪多年在寻觅的宝藏吗?仿佛冥冥之中,一切水到渠成。接下来的讲座时间里,韵迪听得比以往任何一场讲座更起劲,笔记、心得随听随记,一堂讲座下来,柳暗花明又一村,最为困难的关卡豁然开朗了。韵迪心里第一次产生一定要结识这位大作家的想法。
这位大作家,他,就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知名作家、作文教育家陈晓辉老师。结识后,陈晓辉老师的每周线上课程,韵迪老师是必到的,她像海棉球一样吸收着陈晓辉老师的课程精髓,不懂的地方课后再向陈晓辉老师请教,陈晓辉老师百忙之中抽空耐心地一遍遍讲解,韵迪觉得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值得一辈子追随。韵迪说:“我很荣幸成为陈晓辉老师的第一位入室弟子。”谈话到这里,小编明显感觉到韵迪难掩心中的感动。是啊,因缘聚合,文字竟然能产生如此奇妙的师生情缘。这份一辈子的师生情难道不是两位出于对作文教育的热爱与执着?陈晓辉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深刻总结以及他用文字治愈90后癌症少年的精神力量使韵迪看到了作文教育的另一项应试以外的重要意义。
之后,韵迪的课堂里不知不觉也渲染了陈晓辉老师的精神力量,学生在课堂上更胜往日的活跃,他们也逐渐认识到写作不再是被迫的、苦差事,不再仅仅为了考高分,写作能带给人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掌握好这项技能,将多了一把打开天空的钥匙。
韵迪一直照着自己内心而活,小编也切实体会到了,写作改变了韵迪,一位妥妥的“富二代”跌入谷底,靠自己爬上来的力量。她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然后将内心这份对生活坚定的信念传播出去,给他人带去温暖与力量;她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取得成绩的时候不傲娇,在碰到困难的时候与困难做朋友;今后的生活不管富裕还是贫穷,不管顺境还是逆境,终将以一颗柔润的豁达之心照亮生活,不卑不亢,砥砺前行。因为,文字是有力量的,韵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