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体的本质是梦修境界——梦境与幻觉(十)

按:此文收入《唯识古义钩沉》第三章。

1.5.出体是梦修的变形

1.5.1.出体的本质是梦修境界

出体是比较容易出现的境界,不少修行人有过出体体验,但书中很少有详细描述。比如,丹经详细讲述出阳神,但基本不讲出阴神,要讲也是当反面陪衬来证明阳神高明。但要把一个事情讲清楚必须从低到高讲解。比如要讲汽车发动机原理,直接拿奔驰发动机讲肯定听不明白,必须先拿着一个单缸的、基本不能用的模型讲,把基本结构和原理讲清楚后,再讲这么简单的的机器没法用,会出哪些问题,要怎么改进,增加哪些结构,等等。这样越讲越复杂,一直讲到最复杂的发动机。原理机没有实用价值,但有教学价值,是不能绕开的一步。同理,阴神出体比较简单,容易把原理讲清楚,不能绕开。

丹经讲出体太简单,网上有篇文章详细描述了出体经验。文章有丰富的细节,应该是亲身经验,不是编造。从其描述看,出阴神和做梦体的出现过程有差异,但二者没有本质区别。所以,阴神实际上是做梦体,而不是一种微细的物质性身体。

第一,清醒梦与出体在经验上无法区分,差别只在有没有出体过程。

清醒梦和出体都寂灭了肉身存在感,都会经历各种奇特境界,如真实感受出行或飞行到某地,亲见那里的一切,或看到远近等处人们的真实行为,及听闻、感受到他们的所思所想等,也有时仅出现光明、晴空、日月等境界。在这些境界中,二者都能清醒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和控制能力。

二者的最大区别是,清醒梦是突然出现的,如自己突然出现在某个境界中;而出体有非常明显的脱窍过程,正在出体的心神能清晰地看到并感受到自己的整个分离过程,心神从肉体分离后,不会马上出现在异地场景,而会在出体地周围活动,且此时所见与真实地并无差别。在清醒梦或类似清醒梦的禅修境界中,都没有分离过程。清醒梦不代表已出体。

第二,出体过程中的图像信号与清醒梦无法区分。

出体信号之一是看到某种图像。如有一次看到一片湖水,清晰得如同自己真的站在湖边,当我注视它时,突然像扎水一样一头融入其中,再出来时已在出体后的世界中了。我将这种出体经验仍归于清醒梦的范围。

第三,出体者可以与他人的梦境交流,说明出体与梦境无异。

有年春节我在寺院打禅七,大年初一凌晨四点左右,我手结定印端坐禅凳养息,心识出体后高速穿透一个什么也没有的黑暗空间,眼前就出现了万里之遥的家乡,我飘过院子,从大门进到家中。家中面貌一如从前,父母和弟弟都在睡觉,还一眼看到书桌上放着我年前寄回家的汇款单。准备返回时,熟睡的父亲突然走下床抓着我的手不让我走,这时我听到寺院的新年第一声钟声,刹那之间,我就飞了回来。现在想来,可能是我进入了父亲的梦中,他的梦意识知道我来了。那天早上,父亲也确实梦到我回来并试图拉住我。

出体与清醒梦在主观经验上没有区别,出体者还能与做梦者交流。二者区别仅在出体有分离过程,但也有的出体过程与清醒梦无异。所以,出体相当于与日常世界融合的梦,但出体者不自知,仍然按微细身出体理解。梦境本来可以和日常世界的任何一处融合,做梦体可以直接出现在任何地方,但按微细身观念无法理解这一点。囿于微细身观念,出体总是出现在肉身之内,然后再从肉身脱离,即使出现了类似梦修的出体过程也会被忽略,或做其他解释。

1.5.2.出体境界的修法

梦修不是只在梦中修,开始阶段需要在清醒时修,加强梦中意识的力量启动梦修,后面遇到瓶颈时还要软化日常境界,抽取力量用于梦修。启动梦修只要能在梦中想起看手就可以了,门槛较低。出体者不知道出体实际上是梦修,没有逐步稳定和坚固梦境的过程,只能直接修出体境界,相当于梦境与日常世界融合,跨越了三级,提高了进入门槛。这么高的门槛如何跨过呢?靠打坐。《楞严经》说:“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53]可见,按《楞严经》的方法参禅打坐就会有出体现象。丹经总把出阴神作为批判对象以衬托出阳神高明,而所举出阴神者多是僧人,估计禅宗修行者有不少能出体,所以会在丹经中多次出现。但《楞严经》明确说此境界不究竟,所以,禅宗著作中不会讲此境界,修到这个境界的人也不会到处宣说,更不会在佛教典籍中留下记录。

《楞严经》对出体的解释是“迫心逼极飞出”,属于实体化解释。按变现说,意识能连接到梦空间之后才能出阴神,这种状态类似“似相”,似相也是意识在禅观时连接到梦空间。但有相禅缘自己观想创造的相,不容易产生出体现象。禅宗强调无相,意识连接到梦空间,又没有固定的所缘境,就会现起各种境界,有的是类似清明梦的幻境,有的是出体。过早追求无相就会有这个缺点。相比而言,先老老实实修有相禅,然后再转修无相更安全。

出体修行进路的总体结构和梦修相同,都是先在日常境界修到一定程度,然后进入梦修。但受实体观念限制,增加了启动难度,延长了日常境界修的时间。进入梦修后,又不能正确认识所修境界,本质上是梦修而不自知,还是把出体理解成了微细身脱离身体,因而无法理解做梦位置醒来、肉身进入梦境等境界,没有继续前进的空间,成了一条死路。

[53]CBETA 2022.Q3, T19, no. 945, p. 148a19-22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