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一部电影《我的姐姐》上映,开启了霸屏模式。
上映第10天,票房横扫6亿,豆瓣首开评分7.7。观众说哭到不行,成功接力《你好李焕英》的催泪棒。
它冲上热搜,打开姐弟话题,在话题排行榜霸占3个热门。“姐弟”、“二胎”一时间成为社会性议题。
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发长文点评了《我的姐姐》,称该片从普通观众角度来看,是一部能够打动人心的电影;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则是一部揭示社会伦理及变迁的上佳之作。
这部电影的热度只增不减,而它的女主角,张子枫的演技再次让人啧啧称叹,她只是个不到20岁的小女孩。
这部电影究竟有什么亮点?我们先从张子枫说起吧。
01 童星出道 不到20岁的“老戏骨”
张子枫在《我的姐姐》里饰演姐姐“安然”,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挑起大梁了。
她5岁出道,7岁被大导冯小刚看中,出演《唐山大地震》中的“小方登”,并凭借该角并获得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新人奖。
在《唐山大地震》电影中,她是一个被妈妈“遗弃”的姐姐。
地震来临时,天塌地陷、暴雨滂沱,她站在废墟上,弱小的身躯满身泥沙,只一个无助的眼神便让观众潸然泪下。
年仅7岁,但面对这样一个高度共情的角色,她连眼神、呼吸起伏、细微动作都拿捏得精准自然。
电影中饰演她父亲的张国强,也连连赞叹:那么小的姑娘,跟她对戏的时候,你会感觉她挺可怕的,有时候会瞬间把我演傻。
她是童星,但绝非富二代。2001年8月,她出生于河南一个普通职工家庭,父亲是三门峡供电公司的职员,母亲是文员。
年少成名,不靠父母、不靠背景,她只是热爱演戏而已。
她一边上学一边坚持演戏,和一线演员合作,创造了许多打动人心的角色。
2012年,她是《宫锁沉香》里清秀可爱的小沉香。
2013年,她在《摩登年代》中与徐峥成“父女组合”,是小萝莉“丢丢”。
2015年,她是海清和黄磊的女儿,《小别离》的方朵儿,并借此入选为中国最具产业影响力电视剧新人之一。
2018年,与胡歌、周迅搭档,出演陈可辛监制的电影《你好,之华》,并凭少年之华一角入围第55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她也同样是《快把我哥带走》里,外表暴力内心柔软的时秒。
最让观众拍案叫绝的便是《唐人街探案》里,她饰演的少女思诺。
在电影最后,她突如其来的邪魅一笑,吓得观众后背发凉,成为这部电影的经典反转。
我们走出了电影院,却走不出这笑容的阴影。
世人评价她:为演戏而生,是上天赏饭吃。
导演陈思诚都认可她天赋异禀,在饭桌上就琢磨出来了这“经典一笑”。
2020年7月,她以全国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不到20岁的她,已经拍摄30余部影视作品,拥有13年戏龄,在业界口碑极好,被称为“小影后”、“老戏骨”。
今年,这部《我的姐姐》上映,电影院迎来“纸巾匮乏”。张子枫的角色惹哭了中国无数的“姐姐们”,她们在屏幕前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她们生来就是姐姐,所以没有选择。
02 偏心父母离世 20岁姐姐要独自抚养幼弟
影片中张子枫,是一个20来岁的女孩安然,也是一个可怜的姐姐。
安然出生的家庭重男轻女。父母为了生儿子,不惜让她伪装成瘸子;母亲为了让她早点出去赚钱,偷偷改掉她的高考志愿。
电影中她的童年是“从小被表哥当沙包,被姑父看洗澡”,既让人震惊,又戳中了许多女孩儿内心深处的痛。
在家里,她是透明人,弟弟是和她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更惨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父母双双离世。她的人生被迫和这个陌生的二胎弟弟捆绑在一起。
此时的安然,有一个男友,正在准备考研。
本幻想着脱离原生家庭,追求自由人生的她,被绑架在“长姐如母”的道德规定上。
当得知她要把弟弟送去寄养时,她的姑妈对她说:我去法院告你。
而姑妈这个人设,是两代人的悲哀。
姑妈年轻时曾学过俄语,去过莫斯科,却在18岁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后来又放弃梦想,回到老家帮弟弟带孩子。
她是姐姐,便理所应当为弟弟牺牲自我。就因为一声“姐姐”,便一生姐姐。
姑妈从没说过“不”,她也不允许安然说“不”。
姑妈的形象是传统中国家庭的的典型“长姐”,是延续几千年的道德绑架。
长姐是没有底座的套娃,被一个又一个的责任套牢;是挖掉了西瓜瓤的瓜皮,没有自我只能围绕着别人转……
可能她成为了好姐姐、好妻子、好妈妈,但她唯独不是她自己。
也许是姑妈的谈心触动了安然,也许见幼小的弟弟可怜,安然最终还是走上了身为姐姐的老路。
在电影最后,安然为了照顾弟弟,放弃了去北京求学的机会,到这里戛然而止……
网友说,“姐姐挣扎了一圈,失去了一切,可还是被套回了扶弟魔的娃里。”这个强行圆满的结局,既开放又无力。
这个世界太多人希望“姐姐们”认命了。
03 故事原型更惨烈,中国式姐姐出路何在?
那选择不认命的姐姐,会是怎样的呢?
网友们扒出电影故事的原型,是来自2013年天涯论坛的帖子,里面的姐姐选择了坚决反抗。
原型姐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21岁时被父母告知要生二胎,姐姐坚决反对,但弟弟还是出生了。
姐姐选择离开家庭,自己打工挣学费,养活自己。
然后父母在车祸中离世,留下2岁的弟弟。
独自在外生存的姐姐表示,不会牺牲自己抚养弟弟。同时家里至亲们也纷纷躲着,“你一个亲姐姐都不养,我们凭什么养?”
最后姐姐把弟弟送给乡下一户人家,签了协议断绝关系。把父母和爷爷奶奶留的房子一卖,姐姐去到大城市买了房,结婚生子。
原型姐姐的做法很极端,也因此在网上遭受了许多谩骂。
电影《我的姐姐》对这件事做了大量美化,保留冲突的同时,体现了弟弟的无辜、亲情的可贵,以及姑妈的标杆形象。
在这样的堆砌烘托下,安然更不能做出类似原型姐姐的抉择。把弟弟送人?那样有违伦理道德。
而如今,这样的事件仍在发生。上个月,一位20岁的女孩不堪养活三个弟妹的压力,在浙江杭州跳河轻生。女孩被民警救起后,已移交妇联对接。
女孩很幸运,获救了。
但千千万万的中国式姐姐,又将等来怎样的救赎?
在热议话题#父母去世姐姐是否必须抚养幼弟#中,律师给出了答案:姐姐在个人选择和法定义务之间,应该首先尽法定义务。
网友提出:姐姐必须抚养弟弟,那是否可以反对父母二胎呢?权利和义务总要对等吧。
可是,姐姐的不幸是源于二胎的出生吗?
不是的。是重男轻女的传统家庭,是根深蒂固的付出型洗脑思想。
现实中依然有安然,有樊胜美,有苏明玉。
她们之中,很多人把牺牲当作习惯,把一味付出当成亲情,不仅要求自己执行,还把这样的精神灌输给自己的女儿,以及女儿的女儿。
因为这样的“姐姐人格”值得千年歌颂,永世传承。
然而姐姐她首先是个人呐,她被迫地变成姐姐的身份,难道她还不能做主自己的人生么?
“套娃不见得要装进同一个套子,姐姐也不必生下来就是姐姐。”
观众所期待“姐姐的自由”,电影中张子枫没有演,舆论也给不了。已成定型的社会现状,不是某一个姐姐凭一己之力就能反抗和改变的。
还可能涉及到法律的完善,社会福利的增加,以及最困难的:解开伦理道德的枷锁。
最后,《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掀起的剧烈反响,当然是值得肯定的。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00后女演员的力量,看到了电影背后中国“姐姐们”的现状。
当我们看见,才会有改变。